学科融合心得(6篇)

时间:2023-05-04 12:45:10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篇一:学科融合心得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优秀3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网上学习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

  “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回想学习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面对面教学,但我依然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程学习与学校学习有所不同,它是完全考自主自觉的一种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必须有端正的学习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在这次的学习中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很难用文字表述,感谢这次培训的老师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学习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几点体会。我相信,只要不断地继续努力和学习,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

  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

  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当我刚刚走进xx学院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参观计算机教室的时候,我还只是对先进完备的设备感到赞叹,而丝毫不了解今后的我将要学习什么,做些什么,在高中的学习中,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谓

  是少之又少,认为其全部只不过是在电脑上打字和背一些毫无用处的理论,到最后在会考试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

  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一次次的走进那上大学前极为陌生的计算机教室,一次次的对着电脑细心剪辑图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编辑程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为枯燥的学科,其实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方式,无不令我印象深刻。

  我初上这门课,只觉得很麻烦,用简单的幻灯片、Word文档做一些报告、介绍什么的,课上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时间花几个小时来完成,费时又没有技术含量。但随着课程一点点地推进,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与技术,而原本索然无味的电脑操作,也开始慢慢吸引着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业是搜索引擎报告,除去上课时间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完成。

  我第一次发现,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Word文档,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功能;几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得分了,我利用网上找到的、老师所讲的技巧查找从前没有找到的资料,成功找到时的惊奇、欣喜,令我的所学有了意义。再之后的图片编辑、动画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组合作制成视频,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开始做的时候,也曾经抱怨太费事、太难,但当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现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烟消云散了。

  虽然我的技术运用远不够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到位,但我对于电脑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收获了很多。

  不单是在技术上,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还有不足,虽然相比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同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经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Word文档及幻灯片的常规使用,图片的编辑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设计编辑。而在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在第二学段初学习的制作出游计划书了。过去也经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团安排,并没有自己了解过,更不知道钱具体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学习及实践让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计划方式,更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设计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学习内容,我认为它更加贴近于生活所需,更能培养我们的能力。

  在这个以网络为主流的时代,上网浏览网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希望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有关网页制作的内容,比如自己制作一个网站等。信息技术课上,希望能讲到更多课本以外的补充知识,拓宽同学的眼界,对信息技术真正有一定的了解。再增加一些同学间合作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协作能力。课上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作业的讲评,多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讲解。除了学习操作技术,可以适当的对软件和配置进行普及性介绍。

篇二:学科融合心得

  

  202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及反思范文精选五篇

  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2022本场讲座共围绕五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

  王教授分别从教学对象的变化、师生需求、教学原则,与21世纪核心素养等几个维度,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为老师们剖析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高效创新的手段,如何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一线。

  其中,王教授对当今学习者的深度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说道,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个性化的思维模式,甚至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储备远超过教学者。这时,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或权威的主宰,而是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领路人、引导者。不仅要在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而这种方法,就需要依托信息技术领域。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层次清晰,令我获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2022现在的教育,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经越来越紧密。很有幸,我能获得学校的推荐,来参加在新余举办的全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培训。

  上午8点半,我们进行了开班仪式,省电教馆杨馆长、省电教馆培训部曾主任、暨阳小学的周书记和市电教馆的潘馆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表了讲话,曾主任热烈欢迎了各位老师的到来,感谢暨阳学校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并祝全体教师都学有所获。周书记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杨馆长和潘馆长都对这次培训表示热切的期望,希望这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能给各位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改变。

  上午,有幸感受了三位老师带来的三节课。首先,带来课程的是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的崔慧敏老师,他执教的是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崔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猜老师的车费有多少种可能引入课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的过程,注意寓教于乐,将游戏比赛加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第二节课是万国华老师带来的《认识几分之一》。万老师充分运用赣教云教学通2。0这个平台,结合希沃白板,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课堂,让我们对课件里的各种技术充满了探知的欲望。课讲得非常亲切,生动有趣,让学生的学习轻轻松松。

  最后是新余市暨阳学校毛科老师执教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毛老师熟练地利用赣教云教学通2。0和网络画板,形象直观的展现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让同学们具体形象的感知各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三堂课的学习,我觉得信息技术的强大,能给我们的教

  育方法带来巨大的改变,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和优势,将教育教学做好来,做实来。

  篇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2022为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校园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激励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近日,比赛正在有序地进行着,我也积极参与了听课活动。我听了白雅琴教师的一节数学课,深有触动。

  白老师讲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乘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白老师特别重视复习的作用,在教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们复习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做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顺利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上。在教授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能对知识传授的细节做到很好的处理,注重算理的讲解,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估算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减轻学生直接学习的难度。在练习设计中,体现了知识的趣味性、知识性、应用性,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

  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理念,要多动脑,勤反思。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多探索,力争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2022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也时刻影响着教育领域,再一次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

  近日,谢海刚老师给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学名师工作室带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思考》的讲座,老师们感受颇深。谢老师从对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解读、变革的趋势、思路与方法、融合的注意事项、移动互联时代课堂新思考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谢老师从信息技术百年以来对教育的影响开始,娓娓道来,给年轻教师们展示了课堂中呈现的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通过非常形象的两张照片帮助老师们对比理解"整合"与"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在整合的基础之上进行模式创新、智慧教育,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突出了"融合"的本质,即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创造,改变枯

  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各得其所。

  在如此大背景下,当代教师要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这样的学生。谢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老师们分析了大趋势下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以及教育方式的转变。教师承担着设计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等多角色的任务,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者和创,这些则需要个性化、资源化、互动化的教育方式。

  但是,由于存在教师的能力、学校的设备、应用的创新等因素的影响,现状却与我们的设想相差甚远。因此,谢老师特别强调了年轻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并提供了相关课例进行研讨,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巧妙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如好奇的故事、遮罩、幕布、游戏等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完成富有挑战的任务。

  培训后,工作室主持人刘德生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了研究讨论,老师们对此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研究,一轮头脑风暴之后,老师们各有想法,并将其投放于课堂之上。

  事实证明,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21世纪学生凭借什么胜任工作,赢得竞争?靠的是知识技能、技术素养、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者

  的教育观念也应随之而发展变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创新融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因此,在宽松的网络氛围中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及时转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服务、支持、指导和帮助。

  篇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2022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都离不开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我们每一位幸福成长的教育人,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此次赴广州培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七天时间里,我感受颇深。

  一、机会难得、追梦前行

  作为一名90后的新老师,能够参加本次培训,深感荣幸。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新时代,我们教师更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专家讲座、异彩纷呈

  各位专家、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独到的教学思想,鲜活的教学实例,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可谓是异

  彩纷呈。王同聚教授给我们分享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让我惊讶于科技的创新美,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新时代,老师更不能"固步自封",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与研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风采。

  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教授结合大量的运用平板进行体育教学的案例,给我们分享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把翻转课堂与讲授课堂学习流程进行对比,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翻转课堂的真谛。

  让我欣喜的是广州市番禺区石基中心小学和九十七中学教师所分享的各种用于教学中的实用APP软件:优芽、Focusky、希沃授课助手、101教育、UMU微课制作、冰点软件、蓝墨云班课、轻智慧课堂、Scratch,这些软件解决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的困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完成不了或效果不好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呈现一个交互式、信息化的课堂。

  更让我惊喜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江伟英的专题讲座《思维课堂谈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她从思维课堂的特点、认识思维课堂的工具、如何画思维导图、思维课堂的生成、基本步骤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思维课堂作了详细的解读。期间,她展示的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真实案例,让我醍醐灌顶、脑洞大开,原来语文课堂还可以如此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画画中借助图形梳理、提炼知识的重难点,还让孩子们在探究中发散了思维,提升了能力。

  思维导图:

  《母鸡》

  《同学,请大声点》

  专家们精彩地讲解,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让我对培育创新型的学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并且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促使我更好地改进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

  三、学无止境,更新理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在同一条大道上,他们如此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日复一日,永无止境。"人生就是长跑,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我虽不能像专家那样,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他们一样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但我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你不活在未来,未来你只能活在过去!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树立"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的新理念,努力成为新时代下的新型教师。

篇三:学科融合心得

  

  精品文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

  精品文章

  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精品文章

  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

  精品文章

  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

  精品文章

  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理论基础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

  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精品文章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

  优势。数字化学习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已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术引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精品文章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识运送单向模式,而变为多项即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可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反馈与矫正。

  总之,通过这次自学感受颇深,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xx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作为今天的教师,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这种能力,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呢。下面笔者就两方面谈谈的自己的看法。

  一、寻找最佳切入口,将学科知识渗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不是单一地传授和学习技术的过程,有许多地方与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在这些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探索最佳整合点,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时代的学科教学,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和环境化工具意义,从而内化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这里的环境化工具和辅助性工具指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学

  精品文章

  习资源服务所起到的两个方面的作用,据此达到高效、自主、创新的学习目的。因此,关键是要找到最佳整合点,探索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糅合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但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心得体会xx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观后感

  江源小学陈金贵

  9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同一堂课,走进越秀”xx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活动》,受益匪浅,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陈老师和梁老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精品文章

  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梁老师给我们上的《圆的面积》这一课。《圆的面积》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数学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使原本抽象的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

  精品文章

  息化的课堂。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二级培训

  思南县田秋小学:李勇凤

  10月10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xx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为期5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所得。

  一、头脑风暴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习更主动,去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教师首先在教学技术上武装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与所教学科有效整合,优化课堂。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

  精品文章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微课、mooc、翻转课堂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效。

  翻转课堂就是在正式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室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材料等自主的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解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小整合论”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

  ——陈至立部长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以及情感激励工具并全面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余胜泉博士

  三、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

  精品文章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四、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

  语文、数学

  五、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

  精品文章

  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

  精品文章

  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既是教师整合学科教学的殿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园地。整合过程中教与学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事实告诉我们,学习化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从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开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内容仅供参考

篇四:学科融合心得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重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拥有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民族性,它承载了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历史文脉,并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唤起民族认同存在重要的意义。

  2、反映现实社会情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历史等的印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现状。

  3、传承历史文脉——传统文化是祖先传承下来的历史文脉,它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要将其传承下去,传承至今,从而推动人们的思想精神文明水平。

  二、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之道

  1、结合学科知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要联系起来,将传统文化与教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融入历史文化场景——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结合历史文化场景,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关注传承历史传统——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传统文化强调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的历史风采、技艺等作为必要素材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三、融入传统文化对教学的好处

  1、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会明显增强,融入传统文化的展示性活动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的内涵,进而凝聚学生学习教学科目的兴趣。

  2、有助于激发思考能力——融入传统文化的学科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研究传统文化的历史课题、文化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表现出的文化价值,以此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3、有利于塑造思想信念——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和精神,进而塑造良好的思想信念,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对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不断升温,由此及彼,构筑起一个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非凡。要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就要坚持融入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有更多的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推动学科知识的深入发掘,同时也会传承传统文化,使之永恒流传。

篇五:学科融合心得

  

  20XX

  experience

  on

  心

  得

  体

  会

  《信息技能与学科教育交融研讨》心得体会

  银光小学

  马兰霞

  跟着教改以及有用教育的深化,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很多投入,信息技能与学科教育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亲近了,信息技能怎么融入讲堂,这对整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能的运用出现了绰绰有余的现象,或许说对信息技能与学科教育的交融出现了难以化解的对立,下面我就怎么前进教师信息技能与学科教育的交融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观点: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能”,更新教育理念。

  1、运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育进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育内容、战略、办法、进程,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加。而将现代

  信息技能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能够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践需求,进行实践活动。让讲堂赋有吸引力,完成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耳濡目染中培育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2.影响多种感官,激起学习爱好。运用心爱的动物卡通、悦耳的音乐激烈的影响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活跃着手、动脑,以探求他们的好奇心。终究稳固操练环节教师斗胆立异,将其设置成动画。经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过错。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会集,爱好浓厚,让一节笼统的讲堂“活”起来。

  二、坚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能乱用之患

  1、传统思想定势的构成,约束教育的前进与开展

  传统教育进程中教育方法多以教师教育为主,讲堂上,学生只记成果而不研讨成果怎么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气极大地影响者学生立异思想的开展,成为批评、探求精力开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端首要表现在不能彻底习惯年代开展的需求和有用前进学生的本质、立异才能,详细表征为:

  1.

  、课程内容陈腐,过于着重学科系统,脱离社会实践。

  2.

  、课程施行根本以讲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育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

  3.

  、课程办理统得过死,难以习惯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能过度乱用,捆绑教师讲堂规划才能。

  计算机作为辅佐手法引进讲堂教育,计算机根本常识与技能的把握需求一个较长的按部就班的进程,假如教师和学生把握信息技能的根本常识与技能还欠娴熟,一起,缺少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少适宜的网络课件或东西渠道,会使信息技能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克己课件,投入过多的时刻和精力,反而耽搁本身的教育使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育改革脚步,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论适宜不适宜,一堂课自始至终,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好像这才有新意,才契合现代信息技能与学科整合的精力。而教师一节课的首要使命只要不断点击鼠标,煞费苦心的让学生环绕事前规划好的课件运转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简直演化成了

  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法的大比拼,而教育教育的魂灵——常识的把握、才能的培育、品质的刻画等人文本质却化为乌有。

  三、“现代信息技能”与学科教育优化整合——本质教育和年代开展的必定。

  1.教育规划促进信息技能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巧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交融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现,激起了学习爱好。但是,细心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现图形的东西,学生仍是没有脱节“跟跟着教师学习”的传统形式。有的教师则真实懂得充沛运用网络的宽广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起斗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沛让学生着手实践,动脑宣布自己的主意。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育规划,真实充沛运用了信息技能手法和网络优势,以有用辅佐活动突出重点、打破难点。

  2.延伸讲堂教育,培育学生实践才能及立异知道

  信息技能与学科教育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学会”常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运用信息技能自主解决问题。归纳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经过各种渠道分小组计算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运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计算成果,并对成果进行评论。得出垃圾袋乱用带来的“白色污染”,糟蹋木材、动力、破坏生态环境的定论。在此进程中,学生运用必定的手法,出现信息、剖析原因、解说所用的查询战略,并依据不同成员供给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计算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从头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法,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常识探求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各抒己见,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讲堂学习资源的发明者。有用培育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想、立异才能和团队协作精力。

  四、加强学习,用习惯现代教育的信息技能装备教师的脑筋

  在现代社会中,广阔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能的根本理念,要重视把握现代教育技能手法,一起还有必要要加强学习教育根底理论常识和专业常识,重视前进本身的归纳本质。教师归纳本质的前进是发明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归纳本质的前进有必要要以教师的常识结构更新和教育的根本本质前进为起点。教师只要尽力习惯年代的要求,具有习惯现代教育的归纳本质,并在教育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能前进教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本质不断前进,推行信息技能,终究到达培育立异型人才的意图。

篇六:学科融合心得

  

  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共8篇)

  第1篇: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体会

  -------王淑芹

  2015年7月,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暨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专题研修班”为期三天的专题研修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老师对微课教学理念解读、微课如何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交互性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现场观摩课《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中教与学的应用》。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梁锡卿教授指出,“知识碎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等,一股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微课在两岸教育界迅速流行和普及。其实,“微课”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模式下,以8-10分钟的微型课程把某个“知识碎片”或者知识点以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供学生自主学习,并组织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互动、交流。但是,目前广大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制作微课,尤其是习惯于PPT课件制作的教师都面临着新的转型和新的挑战,力求把静态的课件变成动态的课件,实现拉动、收放、转动、翻页都十分自如的目标,让我们的课堂炫起来。

  梁锡卿教授认为,只要具备平板电脑(电视)、多维摄像头和一套制作软件,在任何环境都可以制作微课。其中,软件具有超强功能,基本满足拍摄、录音、剪辑、合成、播放等需求。这样,任何一位教师就不需要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持,就能够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会上,梁锡卿现场演示了他的团队十几年来从事数字化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成果:“懿文德”线上交互学习软件,并就制作工具使用等问题与在座

  的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学习、培训和交流使我更新了理念,收获了思路,学到了方法,提升了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但需要做的才刚刚开始,总之,有思想就要有行动,有行动需要有指导,有指导才能有提高,我会在工作中作好引路人与教师共同成长。

  第2篇:融合学科资源心得体会

  《融合学科资源,创新班级活动》心得体会

  聆听了惠东县一灯名班主任,《融合学科资源,创新活动》主题研讨会。班级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班级风貌,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核心元素。班级的管理,说到底就是打造班级的文化。为了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和谐班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作为班主任,需要各种技巧、要有细心、更要有耐心,下面是自己在学习《融合学科资源,创新班级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

  名工作室成员研讨发表时都讲到了,班主任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勤字当头。尤其新集体产生之初,学生对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管理规定不明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规定纪律要讲明白透彻,督促落实要事事亲到,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西方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的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老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爱,那就丢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我们应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理想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使双方产生理解和信任。班主任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勤字当头。尤其新集体产生之初,学生对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管理规定不明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规定纪律要讲明白透彻,督促落实要事事亲到,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很多情况是我们没有坚持,也没有监督学生坚持,没有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制力较差,可能一个

  故事甚至一句话就能激起他们好好做人,努力学习的冲动,但往往只是个冲动,不能持久,所以要用精细化管理,培养好习惯,大体都采用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承包制。开始时我班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感觉操作难度大,执行的不好,所以不少方面在下滑,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一方法再落到实处。

  通过这次听一灯名班主任研讨会,观念得到了更新,学得一些有用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各学科融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生成自己的见解,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我力争做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争使自己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登新高度。

  第3篇: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微课教学使我受益匪浅。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能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经过处理后再生动的表现出来。它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老师的演示和操作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美术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资料,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而学校现有的资料不是那么全面,所以我就上网查找、下载,然后再把这些图片制作成课件和微课,用于课堂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上邮票课程时,需要准备一些邮票介绍的视频微课让学生欣赏。普通邮票很容易买到,但内容形式都不全面。我本身又不集邮,所以一时很难找到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邮票。于是我就上网搜集,结果不但找到了许多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不同内容的普通形状的邮票,还找到了许多如三角形、菱形、圆形、梯形等各种异形邮票。这些邮票就连我平时都没有见过,可想而知,在课堂上,当这些邮票视频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学生是多么的好奇和专注,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高涨!他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的欣赏品味,寻找着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同时在老师的点拨下,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设计出了许多精美的邮票,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4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

  银光小学

  马兰霞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

  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加强学习,用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武装教师的头脑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学校应该逐渐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学校可利用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强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开始,到会使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通过网络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强学习与沟通及动手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加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第5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理论基础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

  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

  优势:数字化学习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已经变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术引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识运送单向模式,而变为多项即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可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反馈与矫正。

  总之,通过这次自学感受颇深,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6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

  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

  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

  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

  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一)理论基础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

  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

  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

  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

  (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

  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

  进行学习。

  1-学习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而

  取决于使用信息技术是否得当。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层教学、个别化

  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

  优势:数字化学习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已经变

  得无围墙界限,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在数字化环境下,学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

  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术引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识运送单

  向模式,而变为多项即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有利

  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可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

  反馈与矫正。

  总之,通过这次自学感受颇深,自身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

  用。

  2-学习资料分享----第7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过程融合的体会

  2019年10月25日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使原本抽象的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互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

  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性和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用于实践,勤于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社会下的创新型人才。

  第8篇: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学习心得

  岑溪市诚谏镇第二中学

  梁培军

  2019年我有幸到梧州市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培训。培训地点在梧州市贻景大酒店。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威力越来越不可限量。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学科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将情境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分外活泼,让学生主动、轻松的接受语文知识。

  例如,儿童诗《雨点》,在教学时,我利用电脑,将不同水体中的状态展现出来,然后通过动画演示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并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孩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随着雨点律动起来。

  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把教学的重难点一一展示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好、更准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并加以突破。例如,《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讲述了奥运会闭幕式的情景,孩子们那时刚出生,根本没经历过那种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就无法体会当时运动员的心情,也想象不到当时热闹的场景。那么借助网络还原闭幕式的盛况,利用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那恢弘盛大的场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与语言描写文字产生共鸣。

  三、多样选择,及时反馈

  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可以通过练习加以反馈。传统的反馈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信息技术手段形

  式多样,色彩丰富,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反馈形式。例如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可以出示课文的动画情景,让学生进行配音。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录制音频文件,提交给老师等等。

  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手段,它与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人灌”,变为电脑加网络的“电灌”,这是不可取的。作为教师,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让它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这样的培训。

推荐访问:学科融合心得 学科 融合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