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积极态度的事例4篇

时间:2022-02-18 03:21:3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关于名人积极态度的事例4篇

关于名人积极态度的事例篇1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考大学。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师范,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待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来到了东阳中学。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1985年,18岁的郭广昌又面临一次选择——高考。有意思的是,念理科的郭广昌竟然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正是这两个关键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哲学,则是因为那时最热门的讲座,都在哲学领域。

1992年,郭选择和校团委4个伙伴下海创业。哲学带给他做生意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即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

关于名人积极态度的事例篇2

林尚沃是19世纪朝鲜最着名的商人。他眼光独到,极富传奇色彩。一天,有三个人不约而同来向他借钱,都说是要去做生意。林尚沃答应了,不过先只给他们各一两银子,要看5天后能赚多少钱再作决定。第一个人用银子买草绳做草鞋,挣了5分银子;第二个人买来材料做风筝,正赶上春节,好卖,挣了1两银子;而第三个人则说,1两银子能干什么呢?他拿了钱就去喝酒,喝到只剩1分,就买了张纸托人给林尚沃捎了一封信:我要去寺庙里读书,请提供些开销。林尚沃让人送了10两银子去寺庙。5天很快过去了,林尚沃决定借给编草鞋的100两银子,借给做风筝的200两银子,而给第三个人1000两银子。

有人不解,问何故。林尚沃说:“编草鞋的兢兢业业,不浪费一分钱,不会饿死,但也成不了富人;做风筝的比编草鞋的聪明,有头脑,善于把握时机,但仅看到眼前的时机是不够的,他也许能成为富人,但成不了巨富;至于那书生,不为钱所累,顺其自然正是赚钱的境界。如果为钱拼命,根本挣不到钱;如果过分追逐,事业肯定失败。”一年后,编草鞋的还清了本息,还开了一间铁匠铺;做风筝的贩卖盐和干海货,已经开了5间店铺;而写信的小子空手而回,他拿了钱去平壤,被一个妓女迷住,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银子已经没有了,回来的路费都是向妓女借的。林尚沃决定再借给他2000两银子,一年后再见。

但结果那家伙压根儿没露面。一晃8年过去,那个人回来了,向林尚沃借10辆牛车,并要求安排些人。林一一应允。10天后,10辆牛车装满了质量上乘的6年参回来了,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连林尚沃也感到意外。要知道一牛车一驮货,10驮人参值10万两白银。那人道明了原委:几年前他怀揣2000两白银,马上去找那妓女,和她结了婚,过了几天好日子,直到银子只剩100两,他全部买了人参种子,振作精神,离开平壤去了开平,在深山老林里选中一处背阴的山坡,将种子随风撒下。然后回平壤和妓女开了家酒馆。6年过去,那片山坡已成参田,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为报答林尚沃,货值10万两白银的人参他只要了5万两,没费太大的力气挣了笔巨款,结果皆大欢喜。不去刻意追逐,顺其自然者成大器,这是林尚沃的识人之道。成功有时并不需要刻意而为,一个人执着于目标苦苦追求,反而会为其所累;只有懂得放下,放下渴望成功的那颗心,顺其自然,才能得到的成功。

关于名人积极态度的事例篇3

大学毕业生潘成报考公务员。文化成绩揭晓后,他是第一名。录取名额是三人,入围面试的仅五人,他高兴地想:这下是十拿九稳了!然而,面试成绩下来,潘成成了最后一名。后来听说录取的全是干部子女,他异常气愤,发誓将来一定要成功,要出人头地。

但怎么才能成功呢?他突然想起曾听人说过,离此分别一千五百公里、一千公里、八百公里、五百公里的西山、北山、东山和南山,各住着一位“成功学”大师。他打起精神,心想,一定是最远的大师最有本领,要不然唐僧取经干吗要走十万八千里呢?于是决定先去西山求教。

住在西山的大师是一个一百五十岁的老头,鹤发童颜。他笑着说:“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秘诀啊?不过就是‘勤奋’二字。”千百年来人们都这样说,潘成想这也的确是真理,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去,干起了卖肉生意。潘成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去定点屠宰厂进肉,中午十二点才卖完。可是一个月下来,算算账,不但没赚钱,还赔了点。半年后依然如此。这时旁边一个同行才告诉他:“屠宰厂给我们的肉本就不够秤,像你这样给谁都够秤,当然赚不到钱了!”他恍然大悟,恨恨地想,那个老头真是骗人啊!光靠勤奋是不能成功的,可他又不愿干缺斤短两的事,于是决定再去北山求教。

住在北山的大师一百岁了。他说:“勤奋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多动脑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巧方法。”潘成一听,如同醍醐灌顶,满意地回去了。他干起了装修,勤于思考,常有不少感觉良好的创意。可是经理却说,客户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不要画蛇添足。潘成很不舒服,心想,按部就班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啊?这天,给一个草包大款装修时,趁经理不在,他忍不住在一面墙上画了一幅荷花图。恰巧这时房主来了,勃然大怒,把他骂走了。

潘成感到十分苦恼,又去八百公里外的东山求教。这位八十岁的大师告诉他:“任何时代想成功,都要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多成功人士起初也没有多少人脉关系,但他们用金钱、美女等很快便建立起来了。”潘成想起自己考公务员的事,一下子就明白了。

潘成打算在一所大学门口开一家书店,他带着礼物来到一个重要领导的办公室。可没想到,这位领导正在接待“反腐倡廉检查组”。这位领导立即指着潘成责问:“你又来干什么?你的申请不符合条件,我们是绝对不会批准的。”潘成懵了,说:“我是第一次来呀!”领导说:“你还狡辩!正好检查组……”潘成一听赶紧撒腿跑了。

回到家,潘成沮丧极了,觉得成功太难,活着没有意思呀!但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想去五百公里外的南山再碰碰运气。他想,如果再不能成功,就真不活了。

南山的大师是一个实际年龄在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但看上去很年轻,也就三十岁的样子。这位成功学大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汝之不惠也!”潘成十分生气,说:“你凭什么说我笨?”这位大师笑了,说:“你能听懂我刚才的话?”他说:“我是大学中文系毕业,怎么会听不懂?”大师说:“你要成功了!成功需要勤奋、多动脑筋、人脉关系,但更需要机遇。如今,‘吃古人饭’最火,你有古文功底,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潘成将信将疑地问:“可我哪有高深的学问?”大师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你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只要能读懂那些古文,然后结合现代流行读物的观点,什么厚黑学、后现代的,乱发一通感慨就行了。”潘成说:“但《论语》、《红楼梦》等等的经典几乎都被人霸占、解读完了呀!”大师说:“这有何难?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嘛,人家解读《红楼梦》你就解读《金瓶梅》,人家解读孔子、老子,你就解读惠子,甚至愚子、傻子也行啊!”

潘成大喜,回到家,从图书馆借来布满灰尘的古籍,开始闭门写作。不久,《潘成愚子心得》等系列书成稿,各大出版社闻之,坐火箭前来签订出版合同。一年后,潘成成为社会知名人士,身家过千万。社会上掀起“潘成热”,无论是教授还是贩夫走卒皆以读潘成的书为荣。

那个草包大款也买了一本潘成的书,虽然读不明白,但却常常后悔当年不该把潘成画的壁画粉刷掉,不然也可以向人炫耀,说不定已价值不菲了……

关于名人积极态度的事例篇4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他提倡以人为本。他创立了当时一个非常的学派——墨家学派。

墨子的一生中,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扬自己的学说;二就是反对战争。

当时楚国国君楚惠王,一心想让楚国恢复霸主地位,所以不断扩大军队,并准备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最有本领的工匠——公输般,也就是鲁班。公输般替楚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工具,那是一种非常高的梯子,高得看起来好像可以碰到天上的云一样,所以叫做云梯。

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出去,各诸侯国都很担心,宋国更是觉得就要大祸临头了。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反对得最厉害的就是墨子了。他反对这种为了争夺城池而使老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所以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跑到楚国阻止这场战争。为了赶时间,他连脚底走得起了疱也不管,撕下一块衣服,把脚一包就继续前进。

一到都城,墨子就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制造云梯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可公输般却说自己已经答应楚惠王,不能反悔。墨子就让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

见了楚惠王,墨子很认真地劝说道:“楚国面积总共有五千里那么大,而且物产丰富;而宋国不过五百里左右,土地不肥沃,物产也不丰富。这就好像是大王您有了华贵的车马后,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扔掉了自己绣上花的丝绸袍子,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一样,是很不值得做的事情!”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很有道理,

但他还是不肯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对用云梯攻城充满信心。

墨子于是对公输般说:“你能攻我就能守,你不一定能赢的,不信,我们就试试吧。”

于是墨子解下腰带,在地下围成一圈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模拟一下攻城,好比一比两人的本领。公输般用云梯,墨子就用火箭烧掉云梯;公输般用撞车撞城门,墨子就用滚木礌石砸撞车;公输般用地道,墨子就用烟熏……公输般用了九种攻法,把他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完了,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很不服气:“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我不说。”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楚惠王莫名其妙,他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我很清楚,他想把我杀掉,这样,就没有人帮助宋国守城了。其实我在来楚国之前,早就派了三百个徒弟去宋国帮助他们守城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不一定能打赢宋国的。”

楚惠王知道要战胜宋国没了希望,只好对墨子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就这样,墨子阻止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在墨子和他弟子的努力下,墨家在战国成了一个重要学派,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墨子的弟子遍天下,也得到不少君主的信任和看重。

推荐访问:事例 态度 名人 积极态度的名人例子 积极生活态度的名人例子 关于名人对待人生态度的事例 名人积极乐观的事例 名人的处世态度的事例 有关态度决定高度的名人现实新事例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物事例 名人积极面对生活的事例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名人例子 态度的名人成功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