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惑3篇

时间:2023-04-30 12:5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农村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康全召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年第04期

  2013年6月,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县级教研室在校本教研中的职能及作用研究”,获得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立项批准,各项研究工作随即展开。如今,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各基层学校的努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研究工作已顺利完成。本文从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困惑与对策的角度,对部分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一、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困惑

  2013年7~8月,邓州市教育体育局依托市教师进修学校分6批对全市500余名中小学校长进行集中培训,每期7天。利用这一机会,课题组就校本教研问题对参训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农村校长进行了座谈。

  经过对回收问卷的数据分析(共回收有效问卷417份),我们发现作为校本教研的管理者,校长主要存在四大困惑:1.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的区别在哪里?2.校本教研为什么总是“有名无实”?3.师资匮乏,校本教研该怎么组织?4.怎样解决校本教研过程中的盲目性问题?

  约35%的管理者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变相增加教师负担。认为校本教研对改进教学的作用“有限”的有106人,“看不到”的有38人。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因为校长认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

  对于“你校校本教研开展情况”的回答,认为“很好”的有1人,认为“一般”的有3人,认为“走过场”的有302人,认为“说不清”的有111人。校本教研有名无实,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2013年9~10月,课题组深入部分乡校采取座谈、观察、参与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影响校本教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度思考。分析发现,关于校本教研,一线教师共有三大困惑:1.校本教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2.教研活动的实效问题如何解决?3.校本教研的平台谁来搭建?如何搭建?不少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平台建设不能只关注时间和场地,而更应该关注校本教研的“主题如何设置”问题。

  二、加强指导,示范引领,提升教研质量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80%左右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农村学校校长,都希望上级教研部门能给予培训和指导,希望中心学校能实行联校教研等。课题组在认真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效果良好。

  1.借力继续教育,有序开展培训

篇二:农村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惑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困难及对策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在笔者所在的农村大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全县的教育上一个台阶。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如何来解决这些困难呢?笔者就所任教的学校为例,做一点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学校现状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有教学班35个,教职工102人。分单设初中两所,学生800余人,教职工40人;中心校两所,学生1400人,教职工60人;村小两所,学生130人,教师人2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小学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再过几年就自行消亡。学生中90%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生活和学习,他们中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甚至文盲,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几乎为零,只能为其解决生活问题。

  学校每周上课五天,每天上午八点到校,下午五点离校,晚上和周末在家,由监护人管理。由于学生住得较分散,教师不能有效地管理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学生放学后在家看电视或到网吧玩游戏,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很少。

  二、学生学习提升面临的困难

  1、学生习惯的养成。学生大多从小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较低、年龄较大,加上一些长辈的溺爱,造成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从小养成了好逸恶劳,怕吃苦,意志不坚定,爱吃零食,不爱学习等不良行为习惯,造成学习上不主动,养成得天混日的思想,给学校教育带来不好影响,也为提高质量造成了障碍。

  2、学习时间的减少。学生除在校学习外,其余时间大多自由支配,由于学生年龄小,自觉性较差,监护人又无能力辅导学习,所以造成大多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都无法解决,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影响了后继学习,小学高年级大多数学生就跟不上学习进度,心恢意冷,缺泛学习的激情,给学校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给农村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家长甚至不愿意送学生读大学,对在读初中和小学的学习也不闻不问,顺其自然地发展。社会上一些不法商贩,无证经营一些小卖部,网吧等,接纳学生到其经营场所进行消费、玩游戏,甚至包括给学生做作业,当家长等不当行为,对未成年也造成不良影响,抵消学校教育,对提高质量也造成障碍。

  三、教师方面面临的困难

  1、教师知识的有有待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教师实施教育过程的重要保证,没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是一句空话,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过去的知识和技能必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但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师大多感觉精力不足,知识老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打折扣,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一是常规工作花费的时间较多,每天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思想工作外所剩时间不多,下班后都感觉到非常疲倦,无心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其他工作烦杂,清洁卫生、学生安全、上级的各项检查等,对教师的心理也造成十分大的压力。三是学校不能提供教师学习的条件,没有书报杂志,所订的各种书报杂志,对教师的知识更新起的作用也很小,没有图书室,电脑也只是作为办公用品,不能给教师的备课,查找资料提供便利。四是继续教育培训本是一种很好的搞高技能的的形式,但是,我们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上轰轰烈烈,内容上缺少生机和活力,干瘪得很,效果很差。原因有两个:一是受训者自身认识不足,把接受培训变成了一种无奈。二是培训者存在问题,培训者眼里除了教材还是教材,照本宣科,不深入教学一线,不知道受训者需要什么,有哪些困惑,培训者和受训者各想一套,话不投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是走过场,缴钱换学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

  2、教研教改的迷茫。教研教改一直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怎样进行教研教改,不同的专家学者方法不一样,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专家说的理论教师不是很懂,他们的方法拿来也不适用,有时反而是邯郸学步,适得其反。只有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自己不断探索总结,才能真正得出一些教师自已很适用的方法,专家的讲学、名师的执教,在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看来大多是作秀,没有多大的价值。

  3、考核体制的无奈。在实施素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发展是多方面的,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根本,国家教育部门也多次强调不能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完全背离这一原则,升学看分数,评职称看分数,分奖金也是看分数。评价一所学校和一个教师也只看分数,看升重点的人数,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成绩看得很少或不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不管,造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只能以提高分数为最终目的,也只看短期效果,不管他们终生的发展需求。

  四、面对困难的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加大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使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能够起到表率作用。建立学生住宿制,增加学生在校时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思想的进步。

  2、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提高学校周围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治理力度,还学校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加大教师的教育力度,扎实搞好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中规范培训一是要挑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较强的一线教师参与培训工作,以身边的案例为内容,有的放矢;二是培训的教师不要高居“庙堂”,而应下到学校与一线教师多接触、多沟通,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走共同培训,共同提高的道路。

  校本培训,是最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有名有实。不要把它变成了领导的训话或拉家常。要规定时间,形成制度,要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骨干教师走上讲台,联系校情、班情,作专题报告,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群体共同成长。

  4、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使教研教改落到实处,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构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研教改大环境,特别是教育行政人员和研究引导人员认识要统一,观念要转变,并重“教研教改”和“呕心沥血”。其次加强理论培训,如果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研教改是很难找到切入点的,不知道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发现了问题,但找不到解决方法,或把问题解决了,却不能系统总结。这都是缺乏理论知识的表现。再次是研究方法的培训也很重要,以开设学习班或讲座的形式,让更多的教师掌握和运用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问题。只有一线教师熟谙教育教学研究方法,那么教研教改的根系就牢了,就能真正起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总之,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各种教育渠道形成合力,同心协力,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达到共同培养一代人才的重任。

篇三:农村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惑

  

  农村办学的困惑及建议(共五篇)

  第一篇:农村办学的困惑及建议

  农村办学的困惑及建议

  西河底中学

  牛玉峰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步步走近,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加快,使得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农村初中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农村初中办学的瓶颈,如何进行创新的学校管理,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农村初中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

  目前,我县部分中学的办学仍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圈内徘徊。教育观念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目标单一。学校没有很好地做到“五育并举”,认为学校只要抓好升学率,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较多的生源,成绩就大,办学就好,这与“教育服务经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办学目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把学生分数看得比黄金还贵,校长靠它来升迁,老师靠它来拿奖金,学校靠它招徕学生。于是学校的各种管理都以分数为核心,学校看的是分数,老师要的是分数,班主任盯的是分数。管理的砝码则重重的倾向于教学时间的增加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阳光体育、少年宫开展几乎不可能实现。

  (二)教育经费紧张

  教育实行转移支付,能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转,但学生数逐年下降,经费越来越少。加之,过去在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渐显现,比如:危改资金缺口大,及时维修改造困难;基础教育设施设备损坏、资源浪费严重,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景。

  (三)教师队伍不精

  近些年来,学校基本一直没有补充有专业的教师,如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高层次学历、复合型、能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合格教师欠缺,整体素质不高。

  (四)教育改革欠深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校的教育改革力度还欠深,发展步伐还不快。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单一,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科研氛围不浓,活动浅薄,还停留在备课、听课、等常规层次上,纵深研究机制不到位,成效不明显。学校分配机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等分配不公”和“教学岗位的人少、非教学岗位的人多等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高,教育合力不强,严重制约着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办学的困惑及建议

  针对这些制约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加大教育创新力度,才能激活人力资源才能促进学校发展。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比如学校打课间操时间师生可以一起打太极拳、做武术操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即丰富了校园文化,也锻炼了师生的身心。每天下午设定两节兴趣课,开设篮球、足球、围棋、声乐、器乐、美术等兴趣班,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另外,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

  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处室、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大胆地实行教师选课程,教师选岗位,教师选教师的三选制度。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让教师有幸福感、归属感、成就感。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教师选课程、教师选岗位、教师选教师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

  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名教师打造工程、一帮一互补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展教改实验,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

  2.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白板、云教室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1.美化自然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

  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总之,在学校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在全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人心凝聚、安定团结、师生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二篇:浅析农村小学工会工作的困惑与建议

  农村小学工会工作的困惑与建议

  西充县鸣龙镇小学

  赵红松

  学校工会是我国工会领导体制中最基层的工会之一,在工会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基层,服务职工群众,属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工会工作作为党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延伸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的转变,给新时期的学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工会工作的自身建设未能与时俱进,与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出现了很多困惑,怎样才能发挥工会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工会的职能,本人有以下体会和建议:

  一、我校工会工作的现状。

  我校现有工会会员人数50余人,会员年龄结构老化,其中50岁以上有21人,40---50岁有18人,40岁以下10人。由于我校位于西(充)、南(部)、盐(亭)三县交界之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观念陈旧落后,学校债务繁重,这给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思想认识淡化,工作无氛围。有人认为工会组织可建可不建,要求建工会组织就建,也只是带领职工搞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做做思想工作,职工家里有什么红白事,前去慰问慰问,多一点,少一点都无关紧要;不出问题不做工作,出了问题才做工作,工作摆不上位置,习惯上级布置工作,按步就班的执行,满足于敷衍应付,得过且过,缺乏创新与活力,由于认识淡化,工会工作没有氛围。

  2、空壳组织多,由于工会职工人数少,很多学校出现有组织,无牌子,无章子,无办公室的格局。

  3、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无专职,力量弱化,主要表现为:兼职过多,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知识欠缺,职能不够明确,无精力,无经费,无办法开展工作。

  4、工作职责不明确,没有充公发挥作用,有的工会主席工作目标不明确,基本上只应付上级安排的日常工作,工作上无创新,工作组织无活力和凝聚力,对于职工与单位之间产生的矛盾没有解决的方法,学校领导说了算,职工找不到为沟通思想的组织,造成不和谐,工会组织成了名存实亡。

  三、工作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工会工作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顺利开展的现实需要,强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是夯实基层工会工作的基础,服务广大职工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举措,按照党支部重视,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充分认识工会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充分认识加强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摆正位置,将工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群众性组织。

  2、建立规范化的工会组织。学校工会应建立起规范化的工会组织机构,有屋子、有牌子、有桌子、有章子。让职工知晓工会组织和工会主席的职责、作为,让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的真实代表者。

  3、改变空壳工会的现状。建立工会机制,解决工会立场问题,完善权力机关,解决监督问题,工会维护职工的利益,职工才会跟着工会走,工会跟着党走,职工就会跟党走,真正实现工会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

  4、工会主席要亮身份,显作为。工会主席首先关心职工,架起学校行政联系职工的桥梁,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热情,带领职工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单位讲工会组织的好处,工会带领职

  工开展各种有益的工会活动,凝心聚力,为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5、当好知心的娘家人。工会主席要从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民主、平等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对象,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宪法的法律赋予职工的各项民主的权利,虚心听取职工的意见,应怀着深厚感情,以信任,体谅的态度,理解职工的心情和处境,从对职工抱有深切的关注、爱护和竭诚帮助的态度,关心职工的理想、感情、生活、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和要求,使职工的苦恼有对象倾诉,遇到困难时有支持,工会组织就是他们的避风港湾,知心朋友。

  6、提高自身素质。基层工会主席是一个平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工作,但要做好现实的工会工作,工作需要具备复合性的知识水平、会说、会做、会跑。会说:工会主席是学校行政和广大职工联系的桥梁,在工作中,既要保留学校的意图,又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维护职工的权利,会调解,达到双方满意,创造和谐生产环境;要会做:在有的工作中要亲力亲为,学校、职工需要你的时候,你随时都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为学校分担一分忧愁,为职工送去一份小小心意,一句平淡的问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的温暖和感激;要会跑:在处理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因工会组织本身没有实质性职权和执行权,只有协调、协商,就要跑资金,跑职能部门给予帮助,协助解决。

  本人认为只要做到以上各项,工会工作将会得到社会肯定,单位和职工的赞扬,工会主席将是一个合格的工会工作者。

  第三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困惑及建议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就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同时对他们也都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能得到更多人的关爱和帮助,使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机制得以完善,教师队伍得以健全,教学环境得以改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问题建议

  前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这种被世界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于2001年秋开始在全国普遍开设小学英语教学,至今为止虽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下面就是我们农村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普遍心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共鸣,从而献言纳策,进而改善、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育。

  遇到的问题

  根据对农村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交流、反馈,小学英语教学面临如下一些问题。

  1.小学英语课课时普遍少,每周仅有两节,导致教学任务很难完成,直接影响了教

  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我们这一地区用的是四川版新路径英语教材,小学3-4年级每个单元都有6课外加一个复习单元,5-6年级每个单元都有3个单元外加一个复习单元,但每个单元内容多,词汇量大知识点多。由于课时少,学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教学过程紧,学生复习时间紧,教学质量差。

  2.英语教师业务能力普遍较差,80%的英语教师都不是专业的,都是半路“出道”的。所以语音教学不一定很到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也有待加强。如何面对待学困生?如何科学地布置作业?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该采取什么措施?

  3.农村孩子英语学习环境差,如:学校条件差,师资素质差,家长文化低,根本不

  能辅导孩子的英语,除了课堂之外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等。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质量?

  4.小学英语目前在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领导、教师只重视

  语数,课堂纪律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一些村小,英语教学还是一片“真空地带”,怎样解决这这一问题?

  5.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防止两极分化?英语教师如何协调

  家长、班主任与任

  课教师的关系?

  一些建议

  面对以上农村一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是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数年来,经笔者与同行们交流,见证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亲历了小学英语教学,体会、总

  结和分析,得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教师方面: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学习,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充电永葆青春活力。开展教研教改。各个学校英语教研组要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搞好教研教改,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积极参加各类英语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等来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和能力。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关心关爱学生,适时评价。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喜表演的特性。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追求好成绩的愿望,这是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最重要、最稳定的心理动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动机,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差生,鼓励和帮助他们,注意评价方式,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比如说对了一个单词,回答了一个简单地问题,写出一个正确的短语,或上课开口讲英语,积极交作业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大家赞赏、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消灭和减少分化,提高整体成绩。另外英语任课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借助留守儿童之家,关心关爱学生,重视后进生,要积极与班主任协调,留意学生思想动态、时常主动与家长接洽沟通,共同构建学校、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四维一体管理网络,多方力量共同管理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共同进步。注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师生感情。教师

  的课堂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导入新课应科学化,紧扣教材单元目标,1灵活地采取如:歌谣、游戏、对话、竞赛等方式导入新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方法适当也很重要,小学英语教师应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活动,利用图片、实物、游戏比赛、模仿对话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穿插大量的歌谣,表演等趣味性的活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有时还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是“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友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心理障碍,获得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和信赖,进而积极主动学习。

  教育主管部门:

  完善教师队伍。每年开办一次小学英语年会,给英语教师一个发展提升英语素质的机会。积极去高等院校引进专业英语教师,给英语教师队伍输血、充电。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尤其要对“半路出道”的英语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进行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升队伍业务素质。适当增加课时数,控制班额人数。针对小学生的英语课少,每周只有两节课,农村学生除了英语课外基本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加之英语教学在这些农村学校也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鉴于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给予追加班课时数,同时在中期、期末考试中把英语同语文、数学一样以单科形式纳入测试范围。其次,我们国家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提到,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而我们农村有的学校的班额人数远远超过规定人数,这样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希望有关部们能加强校舍硬件建设降低班额

  人数,确保教学质量。消除村小英语“真空地带”。面对村小英语教学的现状,可安排中小英语教师每周送课下乡,或开展英语教学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等方式去填补村小英语教学真空。

  学校方面:

  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据调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每周都有15节

  课以上,而且有的教师还跨年级教学,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导致教师没有教研和探索的时间或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课堂质量,希望学校领导要考虑到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能减轻任课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师培训机会,改善办学条件。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和教学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联系的,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任何伟大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学习与培训的平台,让英语教师尽可能多地的到培训和发展。其次,学校要完善一些硬件设施,让英语课有地方上,有地方上好。比如设置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研室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观地感受英语,从而更好地表达和运用英语。教师也有了交流和协作的空间。

  社会方面:

  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外,我们也希望社会其他各阶层、人士也能对小学英语,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予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更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加强对子女的管理,加大对子女的学习教育投入,一起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从主观上积极地认识英语、重视英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23结束语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这些困难仍然存在,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做到把困难最小化,同时也希望各位教育专家和教育同仁能够给予我们农村英语教学更多更好的指导意见,也希望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能够给予我们农村英语教学厚爱和支持、给我们农村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让这支队伍日益完善,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为培养优秀的21世纪的人才做出巨大的奉献。

  第四篇:后勤工作的困惑建议

  后勤及功能室工作的困惑及建议

  一、困惑:

  1、后勤工作人员较少,满足不了正常的需要。我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80多人,而只有2人分管从事后勤工作,基本不能保

  证工作正常开展。

  2、教师身兼数职,教学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后勤及功能室工作。每一位教师,都要一人兼多职,平时本身的教学工作压力很大,再兼职后勤及功能室工作,基本没了精力。

  3、教师对后勤及功能室工作态度不积极。

  后勤及功能室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一直以来,评估教师最主要的指标仍然是教学成绩和其他教学元素,后勤及功能室工作方面的量化指标权重很低,因而,后勤及功能室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工作安排下去后,老师们不能够严格执行。在这种工作的情况下后勤及功能室工作经常受阻。

  4、教师后勤及功能室工作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效率不高。

  由于教师存在消极因素,以至引发责任意识不强,这是产生的连带反应。后勤及功能室工作往往出力不少,工作成绩少,取得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少。久而久之,工作不到学校催促不做,依赖拖延现象严重。

  二、建议:

  1、再想办法争取1-2名人员加入到后勤及功能室工作管理队伍中来。

  2、通过校本培训,多层次提升广大教师理解从事后勤及功能室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充实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后勤及功能室工作的量化指数及指标权重,利用考核层面中的评价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

  4、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后勤及功能室工作。

  制定常规检查中后勤及功能室工作管理规范,实行月份检查月份公示制度,评优罚劣,限期整改。

  第五篇:农村校长的困惑

  农村校长的困惑

  农村校长难当,是因为农村学校硬件设备欠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生源素质偏差、学校无其他经费来源等等。

  一是为经费所愁。有钱的家好当,无钱的家难当。现在的农村学

  校校长,大多数是当无钱的家。不熟知教育情况的人,以为学校是政府拿钱,校长不用操钱的心。其实不然,教学设备添置、校舍维修等,基本未纳入预算,要依靠各级政府拨款解决,而这些款往往不能到位。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或是个“空白”,急需添置,导致农村学校课程改革陷入了困境。还有教师的福利奖金、办公经费、水电费等。现在,农村学校除了办公经费之外,几乎无任何财源,学校举步维艰,校长常常为经费而犯愁。

  二是为安全所忧。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问题,各级警钟长鸣,学校已到了比教学更重要的程度,天天讲、日日查,校长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间玩闹时磕磕碰碰,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现在的学生安全隐患很多,极小概率事件总是在所难免。上下学途中被车撞、食物中毒、流行疾病、打架斗殴、运动摔伤、还有突发疾病等等,叫人防不胜防。一旦学生在学校出了大的安全事故,家长、学校、校长三方都难以承受。家长痛失的是孩子,学校付出的是巨额赔偿,校长受的是处分,轻则记过降薪,重则撤职“双开”。

  三是为管理所困。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农村校长所面临的一大困惑,许多农村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老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校长的工作主要是对各方面相对成熟的成人,校长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使之对工作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投入工作。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许多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这种“抽水机效应”的调动,极大影响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也危极农村学校内部的管理。新的财务机制要求,不能将公用经费用于教师福利、教学奖金、班主任补贴等,这将以何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校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教师聘任制、教师末位淘汰制、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等。竞争中,必然有教师二聘,甚至落聘,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工作热情锐减,更增添了校长管理的压力。有的教师工作得过且过,吃老本。对于这些老

  师来说,校长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什公办法,往往采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竞聘上岗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矛盾加剧,给校长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和挑战。

推荐访问:农村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惑 所面临 困惑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