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7篇)

时间:2023-05-03 12:4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篇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

  

  追溯精神谱系的源头起点

  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的讲话中论述的精神也有27种以上。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同的革命精神凝聚了共同的初心与使命,追溯其历史源头与逻辑起点,不能不讲建党精神。

  第一,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水有源,树有根〞,伟大的建党精神孕育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创立实践中。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成立,各类创党实践随之展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拉开帷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华大地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由此诞生。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一“奋斗精神〞就是在党的创立过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其核心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构成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

  回忆历史,建党全过程是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多个国内城市和东京、巴黎等国外城市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同实践的结晶,是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结果。完整提炼、高度概括党

  的孕育与创立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史料整理、理论总结的根底上,我们提出对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最新表述,包括“爱国奋斗、为民造福的担当精神,追求真理、坚决信仰的求是精神,严明纲纪、恪守规矩的忠诚精神,开天辟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也是百年传承源头所在。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淬炼和提纯的各种精神,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开展的,蕴含了各自的时代特点、地域特质和实践结晶,是时代潮流中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精神风貌的总集合。辩证把握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可从两大方面展开:

  一方面,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局部。革命精神谱系具有富含延展性的开展变化,丰富的组成要素是我们党应对不同时代主题、实现不同阶段重要目标的必然结果,建党精神构成其中的重要一环。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还将继续开展丰富,还将演化出诸多新的精神。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建党精神。作为过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起源,建党精神准确说明我们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和“怎么去〞的根本命题,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和特点,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始终注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建党精神百年传承中表达了继承性、共同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所谓继承性,是指既有一脉相承的贯穿之

  处,又有传承根底上的生发和创新。以铁人精神为例,大庆石油工人和党员干部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表达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人阶级“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有“铁人〞称号的工人王进喜,他的一句名言至今仍广为流传——“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类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传达了铁人精神中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这一内核又是与建党精神中的担当、求是、忠诚、创新、斗争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所谓共同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具有共同的组成要素,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共同的理想信念根底。一系列革命精神所处时代不同、名称也不同,如有的以地理区位命名,有的以人物命名,有的以标志性事件定义,但在内涵上共生相通,贯穿着一条强调担当、求是、忠诚、创新、斗争的共同线索。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即承担着双重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双重使命引导下,每一阶段的斗争实践中都需要有共同指向的精神动力作出引领。这些精神所具有的共同要素主要表达在坚决信仰、锐意进取、实事求是、百折不挠、不畏牺牲等方面。这些精神要素共同组成了我们党在不同时期不断前进、不断斗争、不断提升的源头活水,是引领广阔党员干部勇攀顶峰的领航明灯。

  所谓时代性,强调的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用烈火锻造而成的革命精神谱系是一个不断拓展、逐渐更新的体系。在终极目标上,反映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践性信仰。新时代,在改革开放再出发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进的征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建党精神

  的时代价值。

  总之,建党精神及此后形成的不同革命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100年坚守不变的理想信念,表达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追求与希望。深刻总结建党精神与各个精神之间的实质内涵与内在关联,将其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各方面工作的力量源泉,可以起到指引方向、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历史系〕

篇三: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篇四: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

  

  100年来党形成了以什么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单选题】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形成了以(C)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A.长征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伟大建党精神

  D.红船精神

  答案:C

篇五: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

  

  zhonghuahun理论园地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文/赵淑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深刻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深刻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我们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结构中最为鲜明的精神气质和特色,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一、从百年党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历程精神指引对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既是党长期艰辛奋斗实践的产物,也是党长期理论探索的思想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理品格和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丰碑。通过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党的艰辛奋斗的脉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始形成。马克思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鲜明标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反映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升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宛如一条红线贯穿党的百年历史,指引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点燃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为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风险、克服各种阻力、解决各种矛盾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开始孕育和逐步发展,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样态。有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而构筑的精神,比如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等;有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名命名而构筑的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等;有以杰出代表人物命名的革命精神,比如李大钊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有以特殊时间节点、特定地域和事件相结合为主轴的精神,比如东北抗联精神等。这一时期的精神特点主要体现为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敢于胜利的革命豪情与壮志,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真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为了捍卫和保护新生的红色政权,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25AllRightsReserved.

  理论园地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凝聚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艰苦奋斗是这一时期伟大精神的鲜明特质。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将艰苦奋斗精神上升到党的本质属性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能够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党和人民不懈的艰苦奋斗和接续的拼搏进取。无论是在复杂斗争中还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吓不倒、压不垮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继续丰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让华夏大地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孕育创造了以富国、强国、兴国为核心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等先后形成,绽放出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精神之光,为中国共产党26人的精神谱系注入新的内容和时代色彩。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激发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奋斗。敢闯敢试、大胆地试、勇敢地改,这些鲜活的语言,深深记录着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巨大变化。我们党坚持“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始终秉持改革创新,进行了一系列从理念、实践到制度的创新,改革开放的中国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闪耀着开拓创新、开放合作精神力量的光芒,凝聚起中华儿女涉险滩、闯急流、破藩篱的磅礴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日臻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构筑和赓续,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命题,并多次作了重要论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他还根据实践发展要求,对新时代形成的伟大精神进行概括凝练,提出并阐发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新时代形成的伟大精神,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时代脚步,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时代内涵、确AllRightsReserved.

  立了一个个新时代的精神坐标,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二、从政党本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特质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特点、表现,但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本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色,秉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出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精神气概和磅礴伟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鲜亮特色。坚持性质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先进文化的体现,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彰显。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面临血与火的考验,无数革命先烈不惧生命安危,赴汤蹈火,慷慨赴死,用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行动,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仅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镌刻于中南海新华门的红墙上,更是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初衷深深播种到每个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深刻烙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内核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坚持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不断开zhonghuahun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就在于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可以说,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战胜困难的强大战斗力的力量之源,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最深沉的内核,凝练出革命精神相通相融的共性特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底色和最宝贵的基因,支撑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伟大征程中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坚守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才能经久不衰、熠熠生辉。从“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的李大钊,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从“不救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干啥”的谷文昌,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从“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到“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黄文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初心和使命已经深深刻入中国共产党人的心间,成为我们党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勇于自我革命。“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正是因为始终秉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我们党才能在异常艰险的情况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卓绝奋斗,度过无数个历史的紧要关头和一次27AllRightsReserved.

  理论园地又一次危难时刻;我们党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新中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我们党才能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我们党才能锻造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三、从新时代伟大实践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坚守了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底色,又根据时代发展和历史使命的需要,增添更加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血脉。这些伟大精神以其独特生动的形式和深刻丰富的内涵,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记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炫彩夺目的光芒,为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厚重的精神支撑。筑牢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与人民血肉相连、患难与共,靠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走过万水千山,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的每一种精神,背后都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壮阔实践,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更好筑牢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奋勇前行。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大党气质。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壮大为一个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百年历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气质风貌和襟怀品格,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28党大气磅礴的形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信仰伟大、理想伟大、使命伟大、宗旨伟大,在政治品格上鲜明展示和体现了这个世界最大政党的“大的样子”,让中国共产党在一个世纪的不懈奋斗中展现出超凡的气象。“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更好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战斗力,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勇立时代潮头,永葆生机与活力。引领中国共产党的复兴重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棒又一棒的接力跑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航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将迸发出精神的无穷力量,引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物质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革命精神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谱系,为伟大事业注入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鼓舞斗志、指引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AllRightsReserved.

篇六: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

  

  第34卷第1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ol.34No.1

  2022年1月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Jan.2022引文格式:张新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1):23-2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考张新峰(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部,北京100029)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创造历史伟业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丰碑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密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应围绕“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统一”、创设“三大条件”、注重“四种形式”,将精神谱系在讲好、讲深的基础上讲透、讲活。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精神;大学生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2.01.005中图分类号:G64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2)01-0023-06AllRightsReserved.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生生不息,就是凭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课的重要任务和题中应有之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1]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一、的生成逻辑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2]当从哪里开始。”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现实根基。高校思政课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必须向新时代大学生系统阐释其深刻的生成逻辑。(一)生成之根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1]行!”近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无数仁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地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明显的生成逻辑、深厚的价值意蕴和丰富的实践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相通、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相一致,是思政课宝贵的教学资源,更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支撑。宣传、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是高校思政

  收稿日期:2021-09-22志士前赴后继走上了艰辛的求索之路,各种主义、各种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终究未能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面对内忧外患和民族危机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作者简介:张新峰(1964—),男,河北赵县人,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第34卷第1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月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做到不畏强敌、不畏艰难险阻,顽强斗争、拼搏进取,敢于胜利。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力于兴国救民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形成了“从革命时期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从改革时期的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复兴时期的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3],汇聚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二)生成之根源: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实践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奋斗实践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井冈山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井冈山革命时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路径的积极探索,最终在实践探索中形成改变中国革命形势的正确道路。“抗美援朝精神”来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英勇作战,在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实践中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改革开放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果断地开启改革开放,在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任何精神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终的根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民而战、为民而干的实践原则和伟大力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面对风险挑战敢于担当的革命本色。可以说,危机和艰险考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苦难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在百年历史实践中砥砺升华的。(三)生成之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实践基础上还有其共同的精神根脉。马克思指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5]中国共产党生长在具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广袤大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精神血脉中深深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民族之根。诸如,《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之道;《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老子》中有“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重要原则;《新书·大政上》有“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的治国之策……这些爱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命脉所在。在中华优秀爱国传统文化中,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报国寸心坚似铁”(陆游《大雪歌》);“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等国家观,这些爱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的源头活水。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深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大义凛然、浩然正气的英雄行为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情怀,深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心系人民的模范事迹中;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执着精神,深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坚定、不懈奋斗的坚毅行为中。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构筑起系统的精神谱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质基因与强大文化生命力化成了精神谱系的沃土,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熠熠生辉。(四)生成之根基:全体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1]“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1]在科学的人民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相信人民群众,自觉拜人民为师,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请教寻求解决问题之策。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跨越一道又一道的坎坷、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根本在于赢得了人民的力量。“是人民的坚定支持让井冈山的星火走向燎原,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是人民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同样,是人民的AllRightsReserved.

  张新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考‘大包干’拉开了改革大幕,是人民的齐心协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6]我们党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业实践中,孕育诞生了一系列红色革命精神,如“沂蒙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小岗精神”“特区精神”等。这些精神毋庸置疑都是我们党团结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宝贵品格在精神维度的生动写照。

  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伟大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航。(一)为大学生筑牢“精神长城”提供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在于“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所展现出的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奋力前行的大无畏气概,所展露出的浴血奋斗、发愤图强的实践品性,所呈现出的为民造福、严于律己的崇高情怀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能够为筑牢大学生精神家园提供前进的方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前进道路上,正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坚守、砥砺着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前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品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谋求发展、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品质,这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鲜明、最亮丽的特质所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铭记于心、落实于行,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甚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努力学习、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奋勇前行,为筑牢大学生“精神家园”提供前进的方向。(二)为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供实践动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构建了内涵丰富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新时代大学生强化“四个自信”提供新的实践动力。“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7]习近平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不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先进制度体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8],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四个自信”既源自实践,是对过往伟大实AllRightsReserved.

  第34卷第1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月践成就肯定的结果,又着眼于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必将有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些共同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的宝贵素材和鲜活资源,更是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实践动力。(三)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指明育人原则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的标准、原则、方法和资源等层面高度契合、同频共振,可以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其一,精神谱系教育为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构筑育人标准。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始终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9]284的人才。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9]278-279,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能够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为新时代大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能够以崇高的精神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继革命先辈之志,开民族复兴之业,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二,精神谱系教育为深刻回答“怎样培养人”提供育人资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凝结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全方位和立体化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为新时代大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感人事迹以及革命优良传统,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从而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高校思政课透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系列基本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实践确证。其三,精神谱系教育为深刻回答“为谁培养人”指明育人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百年实践,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强调为人民幸福生活奋斗。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为高校培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提供方向指引和育人原则。

  三、切实把握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致思理路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围绕“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统一”、创设“三大条件”、注重“四种形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讲好、讲深的基础上讲活、讲透,打造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育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特色。(一)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围绕“一个主题”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应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那就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其一,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紧扣坚定理想信念这一条主线。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就要讲清楚其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百年历史由一系列“精神硕果”串联而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讲好因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井冈山时期的红军指战员在颈脖上系着红色“牺牲带”,表明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最终为中国革命撒下燎原的火种。讲好因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红军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从未退缩、面对雨雪风暴从未畏惧、面对缺衣少食从未抱怨。他们面对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苍茫无际的草地,克服了超出人类生理与心理极限的挑战,走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谱系中最宝贵的基因,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征程中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其二,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突出培育伟大民族精神这一重点。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忠实传承者,更是积极塑造者。积极塑造的必然路径就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深深融入民族精神之中,并赋予民族精神历史高度以及新的时代内涵。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重点分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深入阐述这些精神结晶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AllRightsReserved.

  张新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考念、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二)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坚持“两个统一”其一,挖掘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内涵与创新表达形式相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产物,且成为经典符号,以精神成果的显著标识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高校思政课要想讲好精神谱系,就必须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精心挑选优秀党员,精心选取模范事迹,注重挖掘精神内涵,以特殊的视角呈现和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积极创新精神谱系的表达形式,借助图像放映、影视播放、课堂口述、网络媒体传播等多种感性鲜活元素,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出来。其二,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统一。讲好精神谱系的目的在于使新时代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品质中真正受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外,还应积极组织新时代大学生前往革命圣地、纪念馆和博物馆等实地参观体验,以深化思想认识、升华教育效果。这样把精神谱系教育渗透到课堂和校外,可以更好地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进行为。(三)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创设“三大条件”其一,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目的性、典型性、适切性等优势,恰好高度契合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学。为此,高校思政课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讲好精神谱系,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之中。在采用案例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相应课堂组织。案例教学课堂组织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内化提升。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有机过程[10]。这就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基本遵循,有效避免课堂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其二,积极开展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研究。“区域红色教育资源为理解民族红色基因提供现实支撑。”[11]高校思政课要深入研究、搜集整理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的相关史料,提炼整合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的深刻内涵,组织编写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的相关读物和完整教材,为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创造支撑条件;还应积极开展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意义等研究,努力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区域红色资源教育体系,为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开展区域红色教育提供必要理论准备。其三,抓好讲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基地建设。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各个环节工作,抓好育人载体,形成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育人合力。其中应包括以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为灵魂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适应智媒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主题网站和专栏,把本土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和精神品质详要介绍给新时代大学生。此外,创设“浸润式、沉浸式”情景教室,融文字、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意象构造、创意模型、声光电、人机交流和研讨互动于一体,富有政治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增进精神谱系教育的理论学习、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开拓实践教育新空间,这也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条件。(四)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注重“四种形式”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宣介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时代任务。习近平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12]这一论述,为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有效遵循。具体来讲,高校思政课要讲好精神谱系,必须注重“四种形式”。其一,通过讲事实,讲好精神谱系以说服学生。真实而客观地讲授,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首要方式。唯有摆事实、讲真相,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才能教育人、说服人和引导人。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要全面、真实地讲党史故事,而非虚构、片面地讲,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国内和国际比较的视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系统认识、主动内化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达到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的高度统一。其二,通过讲形象,讲好精神谱系以打动学生。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感人事迹是突破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高校思政课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者形象、引领者形象和领航者形象,系统地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负人民”的精神就AllRightsReserved.

  第34卷第1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月是“认真实干、开放亲民的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沉稳智慧、随和亲民的领袖形象,为民发声、为民服务的基层组织形象以及清正廉洁、富有个性的普通党员形象”的真实见证。其三,通过讲情感,讲好精神谱系以感染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应是理论知识与情感世界交织交融的过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作为教育者传递感情,激发教育主体间情感共鸣、促进情感交流、引发情感碰撞,实现情感育人、启发人生哲理的情感“酵素”。其四,通过讲道理,讲好精神谱系以影响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折射的道理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性升华。高校思政课要善于把“道”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之中,通过阐发道理、启发思考,使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性认知转化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并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新时代大学生感悟其中的“道”。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1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3]曲青山.百年光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J].人民论坛,2021(3):3.[4]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2012:409.版社,[6]郝永平,代江波.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价值[J].人民论坛,2021(15):17.[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34.要[[8]中共中央宣传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2017:34.版社,[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杨慧民.视域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基本经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18.研究[[11]李军.区域红色教育资源进课堂的德育价值与实践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72.[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2.[[13]代玉启,陈宇轩.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治理研究,2021,37(3):67.AllRightsReserved.ReflectionsonElaboratingtheSpiritualPedigreeoftheChineseCommunistsintheCourse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ZHANGXinfe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HigherEducationPress,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ThespiritualpedigreeoftheChineseCommunistsisthespiritualmonumentandspiritualwealthformedduringthehundredyearjourneyoftheCPC.ItisthespiritualpillarandspiritualcodeforthebrilliantachievementsoftheCPCinthepastcentury.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elaboratetheformationlogicandvaluemeaningofthespiritualpedigreebywayoffocusingon"onetheme",adheringto"twounifica

篇七: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也标注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新高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传统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过程中,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一思想中的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是对中国传统理念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升华而形成的。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重塑,在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书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近代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总

  书记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首次对中华民族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民族精神作出科学概括,创造性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把它们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价值追求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践行、丰富、发展了中国精神,使中国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作用,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地位作用,指出它“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把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体现出我们党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并强调“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使得“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基于这些认识,总书记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把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这些重要论述及理念以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的历史思维、长远的战略眼光,擘画了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辉煌的光明图景,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精神支撑。

  历史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指出,“两个结合”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根本经验之一。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从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入手,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书记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从思想文化发展规律来看,价值观念、文化心理上的融通合一,是影响这一过程最

  深层、最关键的因素。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深入推进它的本土化进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第二个“结合”事实上指明了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但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使它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再创新辉煌,同样需要通过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来实现自身的提升与飞跃。只有回应时代需求,承担起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长盛不衰、枝繁叶茂,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繁荣途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我们既要固本守根,也要创新发展。总书记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这一要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起,确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途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了传承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问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科学途径。

  要坚持辩证扬弃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骄傲自大、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数典忘祖。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正确取舍,着力挖掘、阐释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内容,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要坚持科学方法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丰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展现其生命力和创造力。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化,找到它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文以化人的作用,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要坚持胸怀天下,洋为中用、海纳百川,虚心学习借鉴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抓住机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传播出去,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 谱系 中华 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