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6篇)

时间:2023-05-05 10:1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世界能源形势和我国的应对思考5篇

  第一篇:世界能源形势和我国的应对思考

  世界能源形势和我国的应对思考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堪称“能源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格外引人注目。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

  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石油需求多元化,石油供应多元化,石油资本多元化。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结合中国目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与世界能源形势,我国能源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

  1.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

  (一)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要想解决煤炭消费过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运输瓶颈的问题,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不足问题,实现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就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目前,较为可行的战略措施包括:1)兴建坑口电站、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2)降低工业生产能耗、提高建筑能效;3)清洁煤技术的推广。

  (二)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改革

  1.要加强世界各能源生产国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贸易关系。2深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3在加大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应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煤层气的开发。

  第二篇:世界能源形势情况调查报告

  世界能源形势情况调查报告

  政治法律系

  社会本081李巍

  2008722123世界能源形势情况调查报告

  引言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

  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加重。这就产生了一个今天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的问题:能源危机离我们还有多远?应该怎么应对?撰写本文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能源现状以及目前用什么办法去解决能源问题。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世界能源形势现状

  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

  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

  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新能源发展状况

  面对当前日益枯竭的化石资源,面向日益紧迫的能源危机,目前有多种新能源不断被利用开发: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

  1.太阳能

  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

  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都能处处接触到,使用到太阳能,但大规模开发的成本高,所以目前不能作为主要能源使用。

  2.核能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核能发电优点:1.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是一种相当理想的新能源,但由于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目前发展仍然受到制约。

  3.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截止2009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59亿千瓦,2009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千万千瓦,涨幅31.9%。从累计装机容量看,美国已累计装机3516万千瓦,稳居榜首;中国为2610万千

  瓦,位列全球第二。

  4.氢能

  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因此氢能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水是氢的大“仓库”,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将是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热量的9000倍。氢的燃烧效率非常高,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氢气,就可使内燃机节油40%。目前,氢能技术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进入系统实施阶段。美国政府已明确提出氢计划,宣布今后4年政府将拨款17亿美元支持氢能开发。美国计划到2040年美国每天将减少使用1100万桶石油,这个数字正是现在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量。因此氢能发展前景十分大,有望成为取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5.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又名生物能源)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目前全球范围正在炒做用玉米、小麦、食糖等粮食来制造汽油等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过高成本

  带来的过高价格。

  目前新能源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面对能源危机并非没有解决方法,但要找出一种低成本,高成效,容易大规模生产的能源,正是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总结

  纵观当今世界能源利用状况,我们仍然以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对环境的破坏极大,并且面临着枯竭。从目前新能源发展状况来看,发展力度仍不够大,对多能源结构的转换仅处于过渡或者说是只是开始的阶段。所以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是人类目前一项重要并且紧迫的工作。

  参考文献

  《国外对世界能源情况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佚名》

  《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是历史

  佚名》

  《中国风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

  张文焦、张永战》

  《能源与环境保护

  孔祥应》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新能源的开发前景

  佚名》以及其他相关著作

  第三篇: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我们所处的时代堪称“能源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人均能源消费量放缓。我国正处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起步阶段,石油需求增势强劲,预计今年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2020年将达到4.0-4.5亿吨;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对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将超过1/2,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采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采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

  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从西北非经中东、里海、中亚、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石油储产区域和以北美、西欧、东亚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两者供需关系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后30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石油地质大发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世界石油市场结构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并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

  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

  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国际油价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挪威、加拿大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形成“群雄并立”的格局。

  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西方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争取石油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招商引资将是各产油国迅速提高石油效

  益的必然选择,联合开发将是各石油公司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区域合作将是各石油需求国趋利避害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激增的拉动。人类在过去150年已经消耗了9500亿桶石油,占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进入本世纪,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出现“加速度”的趋势,欧佩克预计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200万桶。可以说需求激增拉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供应风险的激励。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略有节余的表象下面,孕育着种种危机,包括世界石油产量将越过顶峰而呈下降趋势;全球石油地质储量连年增加,但是可开采的商业油源却呈下降趋势;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等等,导致世界石油供应不确定的风险凸显。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缘政治风险,诸如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局势动荡和恐怖袭击对石油设施的破坏,都促使各国加强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措施,争取多渠道的稳定油源,并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可以说石油供应风险意识激励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美国将控制石油资源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大国获取石油资源。为此,美国采取的石油战略是:抢占中东石油地缘战略支点,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区,抢滩非洲石油区,削弱欧佩克,插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输油管线,以确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石油霸权战略,使各产油国、石油需求国甚至美国的盟国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确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应有地位。可以说美国石油霸权战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各国政府的推动。各国政府为了应对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

  规避石油地缘政治风险,尤其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霸权战略,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开辟新油源,新老产油国形成的供应方积极开发新产能,新供需关系和新运输保障也都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支持本国石油公司争取境外石油资源份额和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国政府推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新技术的保障。新技术使开发深海油田和复杂地质构造的陆地油田成为可能,使液化天然气便于储运和利用,使输油管线成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可以说新技术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在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赢利,这就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深层原因。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首先,各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老、新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石油强国”的战略;世界各国都对石油运输保障和战略储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等国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中国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和节约常规能源、研发清洁的新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

  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新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煤矿开采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了深海油田的开发。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全球范围的节能技术革命已经展开,各国都在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来降低能源需求量,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机动车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高,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计划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并且前景广阔。天然气储量丰富,迄今仅开采了全球总储量的16%,而且污染较小,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有望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载体。天然气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测算储量是化石能源储量的2倍,而且杂质少,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日、美等国已经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样品,我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迅速展开,尤其是美、日、中等国都在大力开发氢燃料电池技术,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样机已经上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出现氢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到本世纪中期,人类有望进入“新能源时代”。

  核能的开发利用重新受到重视。由于技术的进步,核电站的安全性、核废物处理等难题得到解决,中国、芬兰、美国都着手建设新一代核电站,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了先进核燃料计划,日、法、美、俄等国推动了核聚变能的远期商业应用,核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第四篇: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我通过对《时事报告》的学习有以下综述:

  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

  高,我国文软实力

  也有明显提高,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经验。(借鉴于《时事报告》p4-p12)

  二、经济入点问题。经济问题定调“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证策基

  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就。(借鉴于《时事报告》p13-p20)

  三、兴农、益农、惠农。“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容不得半点闪失。因此,中央确定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借鉴与《时事报告》p21-p28)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2011年,美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亚太。力推跨越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增兵澳大利亚。(借鉴与《时事报告》p45-p52)

  世界能源形势。世界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加,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大部分能四、五、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借鉴与《时事报告》p62)

  通过对《时事报告》的学习和网上了解,我有一下感想:

  一、经济政策“稳中求进”。

  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是是政策大方向的不作调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在实际政策操作中,根据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整。

  2、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的各种不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3、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2012年,尽管控制物价不是第一要

  务,但任然要积极应对,需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4、保持社会大局基本稳定。稳社会,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物价还会上演“过山车”吗?

  1、2011年物价如同“过山车”一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年初4.9%的月度同比涨幅一路上涨,进入5月后,cpi涨幅迭创新高,7月份同比涨幅达到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

  2、2012年物价上涨水平将较上年有所放缓。经过2012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放生了变化。

  3、尽管仍然会存在个别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的可能性,但就整体居民消费价格而言,涨幅会较上年更平稳。

  三、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1、目前,房地产调控正朝着调控的方向行走。限购政策和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使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抑制,限购城市房价涨幅有所减慢。

  2、总的来看,房地产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部分的城市房价出现下的趋势,但是房价距老百姓的心理预期仍有一段距离,目前还房价压力得到有效解。

  第五篇: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工商1101潘泓

  1101100124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

  1、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改善苗头,但长期增长的势头依然微弱,欧盟经济今年只能蹒跚前行。日本经济长期靠外需拉动,但受日元升值、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2011年日本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内部分产业呈现外迁趋势,日本经济今年增长前景黯淡。在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南

  非等国经济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通货膨胀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欧盟长期高福利政策以及巨额开支使财政赤字、公共负债难堪重负,但这些国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政策调整,自身根上的问题和全球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欧债危机。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经济持续负增长,政局普遍动荡。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政治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风险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向银行业扩散。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主权信用尚好的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大国也受到冲击,市场信心较为脆弱。

  再次,全球物价走势不容乐观。当前,供需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多种商品实际仍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状态,加上发达国家持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埋下了通胀的种子。在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同时,发达国家通胀水平却在逐步攀升,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

  总之,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面临诸多变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变化的过程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复苏前景不容乐观。2、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

  自2008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次由2010较快复苏到2011再次减速的变化。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复苏步伐明显放缓,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三分格局出现,一个富国,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仍然是美国。二是欧元区,三是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2011年的上半年,世界经济显示出可持续复苏的态势,进入下半

  年后,世界经济坏消息频传,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市场信心走弱,日本面临灾后重建。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数据再现疲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

  在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虽仍维持了9.2%的增速,进出口贸易仍增长了22%,但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下行压力也日益凸显,投资和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如何在稳定增长中力求通过深化改革寻求新的增长活力,已成当务之急。所以,密切跟踪掌握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吗,主动应对,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继续发挥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确保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2012年面临的艰巨任务。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

  (一)发达国家增速放缓,经济复苏动力不足

  1、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经济复苏乏力。

  金融危机以来的2010年,美国经济有一定的改善,但2011年的增速却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要低的多。美国的经济以目前的经济增速的水平,很多人仍然找不到工作,失业率仍然比较高,失业是美国经济的大问题。

  美国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它的需求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的增速非常非常的缓慢,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而它增速缓慢反过来又使消费者的需求不足。他们的收入不足,他们不得不储蓄更多的钱,因此,消费不足。美国经济增长75%以上来自私人消费,受房地产低迷和失业率高的双重影响,消费增长很慢。从这两个数字相比较你就可以看出美国经济方面遇到的巨大问题。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目前美国国内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不足,表现为投资疲软,美国的私人投资基本停滞,有钱人囤积货币,等待投资,这就出现矛盾,因为投资才能促进经济复苏,这种现象势必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极大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挑战美国的问题,就是它的赤字问题。美国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财政赤字攀上历史高峰。

  2、欧元区经济身陷债务危机,自身难保。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2011年欧元区经济整体动荡。包括德、法、英在内的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同期经济增速均出现下降。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扩散,今年3月20日,希腊政府开始债务重组。

  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拖累整个欧洲。法国国债规模高达1.59万亿欧元,占GDP比重高达81.7%,预期未来几年债务负担都难以下降,为此,穆迪调低法国农业信贷评级,显示市场已开始警惕法国银行业所存在的危机。

  2012年将是欧债危机“肆虐”的一年。2012上半年,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三国的到期债务额将达5190亿欧元。如此庞大的偿付压力,可能在短期内给金融和经济体系带来新一轮剧烈冲击。欧元区与中国关系密切,对中国影响较大。

  3、日本经济缓图复苏

  由于受到东北部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影响,2011年3月起,日本经济再现衰退迹象。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万亿日元,企业生产遭受重创,出口大幅减少。日本内阁府公布的CDP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日本实际GDP环比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日本内阁府和日本央行对日本经济充满乐观情绪,预计下半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特别是生产和出口有望回升;预计个人消费增长0.2%;但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仍不看好。

  日本频繁换相的“走马灯怪圈”,20年换15个首相,难以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

  (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增速仍将继续放缓,整体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有限。

  金砖五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加南非)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长9.4%,俄罗斯经济上半年增长3.7%。1--8月,中国和巴西出口增速超过20%,印度一季度出口增长率同比超过50%。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指出,今后两年内,中国、印度、巴西将领跑全球经济复苏。(法国一

  本书的书名《中国不高兴,世界就会哭》)。但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面临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以及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利率上调可能诱发的热钱涌入等。(热钱又称游资,是投机性短期资金,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红豆、绿豆、大蒜。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平均通胀率已经超过5%。

  三、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但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主要国家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大幅上升,并使债务危机的隐患迅速膨胀。此外,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特大地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也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1年及2012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2.8%和2.9%;欧洲为1.4%和2.0%,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负,发达国家将进入低速增长期。经济学家洛嘉尼在《金融与发展》发表题为

  《失业的悲剧》的文章中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失业危机。估计目前全球失业人口达到2.1亿”。国际劳工组织称,全球就业恢复到2007年水平还需5年。大规模失业正在威胁世界经济。

  2.欧元区继续深陷欧债危机泥潭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世界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风险。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欧债危机尚在持续发酵,2012年,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欧债危机还要持续多久、恶化到什么程度、最终会是怎样的结局,仍需密切跟踪研判。

  实际上,主权债务危机仅仅是一个表象,核心问题是整个系统出现了机制性的问题,希腊仅仅是个缩影,现在已经发展到它的核心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问题就是,欧元区的高工资、高福利没有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增长上,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你的一切报酬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常常就会出问题。

  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经济的稳定对我开展经贸合作有利,所以采取适当的方式,通过加大经贸合作,力促欧洲经济的稳定复苏,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3、地缘政治风险将影响全球应对经济危机能力。

  北非、中东等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各国经济不振导致执政者垮台及政局不安的连锁效应,更影响全球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比如石油供应问题,今后1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也需要由中东地区承担。当前国际原油供需仍处于脆弱平衡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市场很容易产生供应可能发生短缺的恐慌心理,进而推动石油价格上涨。有专家估计,国际油价每上涨15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5个百分点。同时,许多国家也将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如果国际油价走势居高不下,很多国家将被迫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政策,以防通胀恶化。这意味着,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进一步放缓。

  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增大

  面对世界经济贸易环境趋紧,也可能促使某些经济体采取更多的保护主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国内消费和投资疲弱,需要通过国外需求的增加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低迷,为此各国都在强化出口支持政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经济低迷、高失业率、财政紧缩、贸易失衡、汇率问题等将会继续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

  第三,部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为转嫁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可能采取更多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以满足国内各种利益团体的保护主义诉求。

  2012年将是世界经济最为动荡的一年,欧、美、新兴经济体做为世界经济的3个支点,任何一个出现体力不支,都会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结果。特别应注意的是,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

  在这种形势下,各自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我国的应对思考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既有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1、今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潜在风险

  今年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相对艰难,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将更加恶化,加之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和通胀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金融等领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在美欧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国内面临内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如何审慎再平衡?,是中国经济运行面对的主要问题。

  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中国经济定调。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准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3、2012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

  2012年经济社会工作任务繁重,涉及许多方面和领域,概括起来讲,就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

  稳增长。伴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渐升级,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的增强,稳增长的重要性又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突出。

  控物价。过去的一年,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物价始终是生活中的关注点。延续着2010年物价水平的逐步走高,2011年上半年的物价形势十分严峻,通胀压力与日俱增。中央政府一直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摆在宏观调控首要位置,当前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提高等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对物价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

  调结构。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有扶有控,力促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12应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实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的发展。继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惠民生。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在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仍有不少待解难题。今年,应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让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把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抓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应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财税金融、资源环境、收入分配、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促和谐。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机遇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努力从苗头上和源头上消除影响经济稳定、社会和谐的负面因素;积极稳妥地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风险;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稳增长是保持今年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控物价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调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的基本途径,惠民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抓改革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促和谐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只有把各项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总之,希望2012年,我们的龙年,我们中国龙能腾飞得更高、更远、更快、更强劲。

篇二: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中国面临的能源危机

  摘要: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可再生能源

  保护环境

  能源短缺危机

  1我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凸显

  1.1中国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危机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因而,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1.2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引发严重的环境危机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65%左右为煤炭,大量使用煤炭,使66%的中国城市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以及22%的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期以来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给环境造成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面对当前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严重环境危机,调整能源结构已迫在眉睫。

  2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如水能(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力推可再生能源,中国更应该把握住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时代走向,争取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缓解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

  2.1中国可再生能源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

  我国可再生能源品种齐全,数量多,资源基础雄厚。我国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亿千瓦,实际可开发为2.53亿千瓦,加上近海(1~15米水深)风力资源,可装机容量达10亿千瓦;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每年约有3.0亿吨标准煤,薪柴资源为1.3亿吨标准煤,加上城市有机垃圾等,资源总量近7亿吨标准煤。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上再翻一番。此外,还有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供大规模长期开发利用。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2.2中国可再生能源具备良好的市场基础

  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推进,必将对能源供应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6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能源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荒漠化程度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农村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重要途径。所以,客观上的迫切需求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3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3.1中国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200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居世界首位。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为5200万平方米,约占全球使用量的40%。目前全国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万千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8.5%。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材料来源广泛,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农村年产沼气102亿立方米,相当于1600万吨煤;沼气工程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已比较完善;另外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上取得很大突破,相当一批技术已发展到商业化初始阶段。

  3.2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政策障碍

  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导向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经济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2和协调性差,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比较晚,法律体系不健全,仅出台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此外,各地方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不能很好地贯彻中央的政策,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

  3.2.2资金障碍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2007年已达到12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但我国的新能源发展并没有纳入政府各级财政拨款渠道;与金融机构和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金融政策和法规联系不到位,使本来很值得信赖的项目与商业应用也缺乏信贷和风险投资。

  3.2.3技术障碍

  技术开发能力与产业体系薄弱,关键技术掌握得少。除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2.4市场障碍

  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难度大,开发市场化起步晚,所以商品化程度低,产业化薄弱。市场经验不足阻碍着可再生能源工业有效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存在普遍的产品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市场法规不足和缺少工业标准的风险抑制着需求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市场障碍阻碍着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发展。

  4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突围之路

  4.1将可再生能源战略纳入国家能源战略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面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可再生能源成了我们势在必行的发展之路。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标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满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建立可持续的、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4.2切实加强法律保障

  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建立规范的保障制度,实行政府问责制。应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尽快建立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循环经济法》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规范可再生能源市场、优化能源结构、维护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这也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4.3建立多渠道的开发机制

  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今国际一大热点,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建立和形成以国内制造为主的装备能力。一是各级政府要从财政上支持新能源的开发,积极吸引和引导社会、企业、个人投资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要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倡双边、多边合作研究及合作生产。加强人与技术信息交流。采取切实措施,为吸引国际机构和社会团体、企业家和个人来华投资、独资或合资开办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体创造条件。

  4.4培育可再生能源市场

  一是在中央、地方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打破限制,实行横向联合,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扩大销路。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开办新能源技术服务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技术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保障服务,逐步培育起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三是加强建立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产品的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国家级质量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市场保障机制,同时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激励新能源消费,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逐渐培育起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正经历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2《中国形势与政策》

篇三: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世界能源安全形势对中国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能源问题和宗教因素是引起当今世界政局动荡的主要因素。世界能源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世界能源分布与利用现状、近年来影响能源安全的各种因素等方面分析世界能源安全形式,并结合中国的能源现状,讨论中国在面对能源危机时的应对策略。

  能源仍是决定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发展状况的因素,世界能源的总量相对充足,但地缘化分布严重,进而导致了供需矛盾。目前世界能源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直接依赖廉价畅通的石油供应。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型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技术还不够成熟,发电效率低且受自然影响较大,因此只在能源结构中占很小的比例。核能也是一种新型能源,但其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特别是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全球对核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核能发展的步伐减缓。目前世界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可再生新能源并存的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世界正面临结构性能源短缺与能源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传统矿物能源的市场供求失衡和高效、洁净、廉价的能源供应短缺。持续升高的油价和核安全事故尤其加剧了人们对能源供应和使用安全的担忧。

  世界能源分布与利用现状

  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和集中表现。仅以石油为例,据新华网的文章报道,2006年全球石油剩余的探明储量为1805亿吨,沙特的石油储量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分别居首。就探明储量分布而言,世界前10名有6个在中东,中东地区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

  8.2%。欧亚地区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6%和3.3%。非洲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分别占3.3%和3%。在美洲,美国石油探明储量占2.5%,委内瑞拉占6.5%,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的储量也很可观。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4%。由此可见,不可再生能源地缘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显著。

  其他新型能源的分布也受地理因素影响,分布不均衡,但由于新型能源一般在能源消费体系中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不是引起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但这对未来能源利用有重要影响。

  世界能源的输出和消费在地缘分布上严重失衡,80%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在中东、北非、欧亚和北美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近80%则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石油输出国希望油价保持在适当高水平还是以利于其经济发展,而消费国则希望以可以接受的价格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从而导致了供需矛盾。

  世界能源安全形势

  世界能源安全不仅指以合理的价格为世界经济发展保障各类能源的可靠供应,同时把对自然环境的损坏程度降到最低,它还指保护国际社会及其成员免于遭受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影响的能力,这些风险和威胁与当前和未来的世界能源状况相关,并影响到世界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虽然全球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景谨慎乐观,但因为受到大国干预、国际投机等诸多因素的多重影响,油气生产和运输等环节受到严重制约,国际能源安全的脆弱性显著。能源问题与大国争斗、地缘政治、地区利益和民族纠纷等矛盾相互交织,成为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和发展利益以及总体对外战略的多层次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3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自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国民经济总值保持每年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这是以庞大的能源消耗作为代价的。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现阶段的经济体系支柱产业仍是工业,且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关键时期,预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

  伴随着里海—俄罗斯—中亚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崛起、非洲挖掘巨大的石油潜力、国际能源地位稳步提升等国际能源供给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却面临着诸多能源安全问题:

  1)

  能源总量不够丰富,人均能源相对稀缺且能源储量不均衡,分布也不均衡。

  2)

  能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如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很大比例;行业能源消费不均衡,工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占全国全部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

  3)

  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过多。中国能源的低效率一直是阻碍能源问题得到解决的一个桎梏,能源的低利用率直接导致了污染问题。

  4)

  中国能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性强,特别是石油方面。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逐年增加。

  5)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作为保障,世界上一些国家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世界能源的掠夺,一些大国在石油竞争中用各种手段与我国展开能源争夺,我国的能源安

  全形势严峻。南中国海有石油资源235亿吨、天然气资源10亿立方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我们就南海的领土争端做出强硬的回应,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保护油气资源。

  6)

  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隐患。我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石油路线比较单一,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尤其特殊,我国85%左右进口的石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如果某些大的海权国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中断。因此,我国就确保能源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确保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我们派出了驱逐舰前赴索马里地区包围中国商船不受海盗和他国船只的攻击;与沿途国家积极交涉等。

  4中国的应对策略

  世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地缘分布的严重不平衡,使能源因素成为各国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的重要考虑要素之一。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针:与“十一五”规划同步制定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和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针。具体的措施有:

  1)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节能意识不够强,节能技术不成熟,节能体系未形成等原因,我国能源浪费现象严重,有数据表明:中国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能源浪费不仅会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本增加,更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由于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需求量增大,进而引起开采力度的加大,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枯竭。能源效率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提高能源效率是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最大限度地增大能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远比开采更多的能源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要将节能工作放在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首位。我国于节能方面有很大潜力,若能以较少的资源完成经济发展的目标,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具体有大力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等方法。

  2)增加化石能源的储备

  化石能源主要是指石油。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起步晚,由于资金问题,石油战略储备不会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而且我国在石油储备方面的法律仍是一片空白,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结合欧美和日本的经验,我们应走“要储备,先立法”的道路。

  3)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提高油气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改进勘探技术,加强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力度(包括南

  海地区),并加以储备。

  4)加强国际合作开发国外石油资源以及实现进口多元化

  如今,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的五大油气合作区,基本建成中亚、中缅、中俄、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掌握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与非洲和俄罗斯的合作加强,避免高度依赖单一进口途径获得石油资源,减少供应国政策和政治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介入给我国带来的潜在威胁。

  5)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新能源将是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宠儿。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前景可观,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利用。

  虽然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不可否认核电是当今世界上与煤炭、石油并驾齐驱的支柱能源之一,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是降低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以及石油消耗以优化电力结构的重要举措。但我们仍面临着核废料难处理,核事故危险性大等问题,这正是我们将重点关注的地方。但毫无疑问,尽管技术上有诸多不成熟,核能的发展将为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枯竭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线心的希望。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巨大的落差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水利资源可利用;新疆羊八井的丰富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目前急需解决技术问题,将规模化利用新型能源变为现实。

  参考资料:

  [1]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7/0707_23_638706.shtml,《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纵览》2008年07月07日,新华网。

  [2]陈小沁.全球化时代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的特点及趋势[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81-82[3]http://www.dianliang.com/lunwen/wenke/shx/201204/lunwen_208058.html,《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分析》

  [4]李世祥.能源效率战略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47-50[5]刘书坦.国际能源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17-19[6]惠庆春.国际能源新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J].理论前沿,2006,12:33-34[7]陈新华,能源改变命运中国应对挑战之路,新华出版社,2008.3.

  [8]张雷,矿产资源消费周期理论研究及意义,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工业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01-343[9]

  http://www.jfdaily.com.cn/pdf/051218/jf08.pdf,《世界能源安全与大国能源外交》,徐小杰。

  [10]《中国快速发展不会造成世界能源紧张》,马凯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上的发言

  [11]http://www.zhuzhouwang.com/portal/xw/gjxw/webinfo/2011/03/03/1298389645942014.htm,株洲网,《中国能源安全外部形势堪忧

  对国际油价无能为力》,2011-03-03[12]赵庆寺.世界能源安全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新疆社会科学,2012,1:18-24

篇四: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

  导语】党员?我反省是对党员??存在的问题进?的?次?检查和?清洗。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党员?我反省?查报告,欢迎阅读!【篇?】党员?我反省?查报告  在我中队开展的党员?部廉洁从政学习活动中,我紧紧围绕领导?部廉洁?律?查?纠重点内容,认真学习,并积极参与,按照会议上学习的“《军队党员领导?部廉洁从政若?规定》”的内容对照检查看??做得怎么样,查找廉洁从政??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逐?查摆。现将主要?查?纠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统?思想,提?认识。通过本次学习《军队党员领导?部廉洁从政若?规定》,特别是进?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六个坚决不允许”的讲话精神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加强?部廉政勤政建设,是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履?司法?政职能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廉政勤政、依法?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把开展廉政勤政、依法从政?查?纠作为??当前?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上??脑、认真查找、?查?纠、抓出实效。  遵守纪律,廉洁从政。进?步增强了纪律观念,严格遵守了党章和党的纪律。通过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党性修养,增强了?律意识,?觉遵守了《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决地做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度?致,保证政令畅通。坚决纠正有令不?、有禁不?,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不正之风。较好地做到了爱岗敬业:作为?位基层?部,有效地做到了?重、?省、?警、?励,严格地要求??进?步树?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篇?】党员?我反省?查报告  根据党委要求,本?在深化学习、提?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听取领导及同志们的意见、建议,联系和对照??的思想、?作、纪律、作风等??的实际,经过认真查摆、深刻反思,对??的政治业务学习、纪律作风、敬业精神、?作能?进??我剖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现将??在?作、思想、作风等??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查摆问题与不?

  1、学习上不够主动。没有?觉主动的挤时间学习,跟业务?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得还不够好,运?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作上还有差距。

  2、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全?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强,思想作风抓得还不够紧,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做得还不够。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思想不够解放,改?创新精神还不够,?强调客观困难居多。

  3、?作作风不够踏实。对待?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作中找到捷径。  ?、剖析问题根源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上,根??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点:

  1、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度,停于形式,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起来。

  2、为群众服务观念弱。认为??的职务不?、担?不重,致使?作有时不够深?,忽视了?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造成了思想上忽视了群众的重要地位和根本利益,没有对群众的重要作?给予?够重视。

  3、?作?法简单。有时处理事情?法?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没有注意到?作?法的完善会给??的?作带来动?。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在?些?作上的被动,增加了个别?作的难度,导致了在?作中有时不能达到?分满意的效果。  三、整改措施与思路  随着“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不断深?,通过?查活动,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也更增强了我改正错误、提???思想素质的信?和决?。在今后的?作中,我决?从以下?个??进?改进:

  1、树?终?学习理念,坚持学以致?。制定切实可?的学习计划,做到三个落实,即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效果落实,反对图形式,?过场。把有关党的路线、?针、政策学深学透,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探索?作新思想和新?法,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展形象。

  2、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理想信念是?安??命的根本,作为?个共产党员,应该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在?位,把它作为??的??之本、奋?动?和?为坐标,?党为公,?于奉献,牢固树?全?全意为?民服务

  的思想。

  3、秉持?度的政治责任感,树?踏实的?作作风。以?度的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作作风完成党和?民交办的各项?作任务。?作中多动脑?想办法,敢于管理,?胆管理,坚持原则,不做“?好?”。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胜利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多和同事交朋友,努?开拓?作新局?。  总之,?对新的要求、新的任务,??要振奋精神,加倍努?,出?完成各项?作任务,?争为党为?民多作贡献。今后,通过这次转变?部作风建设活动,努?改变??的?作作风,把本职?作做好,积极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做?个合格的、称职的好?部。【篇三】党员?我反省?查报告  这段时间“三新?讨论”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学?为师,德?为范,教师的????、?举?动?时?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作为党员教师?查?纠显得尤为重要。  在思想作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改?开放;坚持学习?泽东思想,邓?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以及胡锦涛的“?荣?耻”,了解国家的?针、政策的颁布及实施、教育界的新动态,并以此进?步端正??的?作动机,严肃??的?作态度,提???的思想素质,努?提???的思想?平;“三新”?讨论,使我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集体荣誉感强烈,在国家出现重?事件的时候,?愿贡献??的微薄之?,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履?岗位职责做好本职?作上,能够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与时俱进,关注教学动态,坚持教学改?,?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进步,虚?向前辈请教,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关?学?,关注学?的?活和?灵,?志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作上,共产党员要体现?个党员的先进性,在?作中能够严格要求??,以党员的标准规范??,???的?动,发挥先进和模范作?,坚持做到吃苦在前、任劳忍怨不计得失。?作上需要双休?和节假?加班、加点,从不抱怨和计较。虽然家离学校不远,但我中午从不回家,作为任课教师坚持每天中午在学校辅导学?,因为我觉得教师是光荣的,在我的肩上有?数家庭的希望,我所做的?切都是为了我的学?。在参加?作的?年来,我能够团结所有党员和群众,努?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作中迎难?上,认真学习,努?拼搏,与学?同进退,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平时??严遵守各项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严守教学岗位,认真组织和落实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不打折扣的完成学习及教学内容及任务。时刻不忘?个普通党员的?份,遵守和执?各项纪律,按时参加党?部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要求的具体?作内容。  在?活上勤俭节约,艰苦奋?、从不铺张浪费。在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的当今,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以?作则,不浪费每?度电和每?滴?,?是?命之源,看到哪个?管没有关上,我都会把它关紧,在?动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的?动影响他?。  在去年的?年?,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和??主观的努?,我在?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  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其根源于教学经验不?,理论修养不够。业务有待提?,对教材只是很肤浅地研究。教研?度不够,在教研活动时间听听课,评评课,只抓课堂教学,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很少写教研论?,只做井底之蛙。虽然努?想让??成为学?的良师益友,但是对学?的关?还是不够,谈话少,还没有真正进?学?的?灵。究其因作为?师我没有真正对学?打开??的?灵。当然我的缺点还很多,恳请领导给予帮助指正!  这?学期,?作压?减?,没有教学任务,相应较之去年轻松了,但是我并不能放松,我要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有关学习活动,把时间?在业务钻研上,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求教,扩?阅读量,给??充?电加?劲。对于今年的?作,我更要加强本职分管?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团结互助,发扬奉献精神,努?把??的?作?好,令?家都满意。【篇四】党员?我反省?查报告  近期通过深?学习xx?精神,针对??的问题和不?,在以后的学习、?作中,我?定做到以下?点:  ?、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最崇?的追求和强?的精神?柱。??要牢固树?共产主义远?理想,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动摇,坚持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在?作、思想、作风上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之本,站得就?了,眼界就宽了,?胸就开阔了,对个?的名利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够?觉地把党的纲领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统?起来,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奋?。  ?、加强理论学习,提???思想素质。政治上的坚定来?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的具体标准。要想把?作做好,就必须注重学习,尤其是?对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因此,?论

  ?作多忙多累,我都要切实地把理论学习作为??的第?需要,把学习作为????的组成部分?我加压。总要挤出时间,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xxxx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和运?上,做到深??不肤浅;系统?不零碎;联系实际?不空谈表?。提?运?马克思主义?场、观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增强?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同时我还应根据?作需要和??实际,坚持学习后勤管理理念,不断丰富??的知识,开拓??的视野,扩展知识?。才能提????作能?,提?运?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三、对待?作要?标准、严要求。树?赶超?流的?作?标,克服?成即满的思想,对待?作多思、多想,研究规律、研究特点,发现问题,逐步提?,善于总结,善于挖掘。在?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式,改进?作?法,提??作效率。促进???作不断上台阶、上?平。?重、?省、?警、?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正确对待个?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新的境界、新的姿态,扎扎实实,有创新的开展各项?作。严格要求??,不论是学习上还是?作上,这样才能保证??不断的在?作中进步,才能看到问题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为事业贡献??的?量。  四、定期开展?我批评。阶段性地对??的学习、?作和思想进?总结,主要是查找问题和不?,边查边纠,?责不?宽,严格要求??,不再“下不为例”,做到防微杜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要把个?的追求融?党的事业之中,正确对待权?、?钱、名利,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党员义务,?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上、??上与党组织保持?度?致。从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固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堂堂正正做?,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的政治本?。  总之要以深?学习xx?精神为契机,纠正??的?些缺点错误,解除?些思想负担,改进?些?作?法,理清?下?作思路,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和全体同志齐?协?,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流的业绩做好各项?作,为推进全?建设作出??的贡献。【篇五】党员?我反省?查报告  ?从xxxx年4?被党组织吸收我为预备党员以来,我?直认真履??作职责,努?学习,不断进取,积极参加党?部和党?组组织的各项?作学习,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也认真学习“两会”的重要内容。同时认真学习党章,?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政治理论?平和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了作为?名党员模范带头作?,努?完成了各项?作任务。  ?、加强学习,不断提???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部廉洁从政若?准则》,不断的提?了??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能?,坚定了?场,坚定了信念,在?是??问题?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改造??的世界观,??观,价值观,树?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在思想上,?动上和党组织保持?度?致。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动上保持?度?致,拥护党的领导、?针、政策,坚决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决抵制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为,认真落实“?个坚持,?个反对”的要求。  ?、忠于职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  本?时刻牢记??是?名共产党员,在平时的学习?活中,我?直谨记党的誓?,踏实进取认真完成,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廉洁?律,努?发挥党员带头作?,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和对班集体负责、对党员负责的态度对待每?项?作,树??局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努?把“全?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个?作细节中;以改进?作作风、讲究?作?法、注重?作效率、提??作质量为?的’积极努?完成各项?作任务。在做好本职任务的同时,对班级开展的?作,总是想法设法的出?完成。曾多次组织班级同学外出游玩,在增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起到很好的带头模范作?。  三、勤勤恳恳,努?学好专业?化知识  作为21世纪的?学?,作为祖国未来的?才,我觉得?上的担?确实不轻。现在我们?三的课程学习任务并不是很重,但都学得是??的专业课程以及如今就业压?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形的压?。所感觉??好像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我不敢放松学习,希望能学到更多,为将来就业更好的为?名服务做准备。  四、严于律?,争做?名优秀的党员  进??学?活和学习,相对来说环境?较宽松,思想也开始有些懈怠,对??放松了要求。但是我很快就认识到??这个严重的错误,“?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没有严格要求??的??举?,以及?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在其他??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于是我给??做了?个?活计划,将??的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结合在?起,严格要求??的做事态度和?活态度,时刻提醒??,在这样?活环境下养成的良好习惯,必定使??多??提?。  五、总结??,以作为党员?骄傲  回顾???年来学习和?作,对照党员标准和评议标准要求,我感到,尽管??还有很多不?之处,有些??还将有待提?,但??的精神状态还是良好的,?作作风应该说是务实的,思想观念是能够与时俱进,在过去的?年我在?动上有改进,?作上有提?。  第?,我觉得我与党员的严格标准之间还是存在后?定的差距,还需要我更多的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貌,开展?作学习;还需要进?步加?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个?的思想理论?平。不断对??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争取成为?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在学习上,虽然有认真的复习,但却成绩没有进?年纪前?名,我想是?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没能??俱到,?且学习涉及的??过于狭窄,只是?味的专业知识。  第三,在?作和作风上,有些事情的过于草摔,没能够把每个?的意见整合。  在认识到??不?的同时,要予以及时的改正,才能更好的提???,这才是党员突出点所在,不断的反省,不断的改正,为他?设?榜样,做?民的带头?。在以后,我需要改正以上的情况,要做到:?,在学习政治理论只是的时候,对于?些知识不但要及时做笔记,更应该要深刻了解,把所学到的知识应?到?活中去。?,在学习上,应该在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也应该作为?个全?位发展的?事到?才,涉及更多领域的知识。三,在?作于作风上,应该听取?家的意见,不能草率决定,?应该三思?后?,并且考虑其他?对此事的看法,争取做到每个?对结果都很满意。

篇五: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

  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休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21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21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2、全面提速一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21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

  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1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21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资源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3、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资源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事件,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21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21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氨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资源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资源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扶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

  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篇六: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能源危机问题将十分突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

  关键词:能源危机;节约能源;能源发展战略;

  一、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导致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目前世界主要有4种主流能源渠道,依次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2005年全球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约为1.19亿桶。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现代能源矿种,197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以每年平均6%的储量增长。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已达到179.53万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2.69万亿立方米。

  就世界范围的能源供应和生产而言,从1973年到2005年,煤炭的份额大约维持在相同的水平,只是略微有些变化,分别是24.8%和27.2%。核能的份额在上升,1973年的份额是0.9%,2005年的份额是6.1%,上升势头十分明显,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天然气的份额从1973年的10.2%上升到2005年的23.7%。而石油的份额则从1973年的45.1%减少到2005年的36.8%。水力发电从1973年的1.8%缓慢地上升到2001年的2.2%然后加速上升到2005年的6.2%,而其他能源在2005年所占份额仍然非常小。

  从1973年到2005年每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欧佩克(OECD)国家,每种能源1973年和2005年所占份额分别为:煤炭22.4%,20.8%核能1.3%,11.21%;可燃烧再生物质和废料2.1%,3.3%水力2.1%,2%;天然气18.8%,21.3%;石油53.1%,40.8%。核能从1973年的1.3%跃升到2005年的11.2%,但仍然排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后面,居第四位。

  工业化增长模式是能源高消耗型模式,这使得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需求伴随工业化的推广和深人而不断攀升,尤其集中在对石油资源的破坏性消耗上。直观地说,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三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1990年以来,全世界日均石油需求增长1100万桶,其中,亚太地区增长820万桶,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75%。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500万桶/日,其中一半来自亚洲。

  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和不断减少的石油生产,使全

  球的石油供应形势日趋紧张。美国石油消费从1980年的1700万桶/日上升到2004年的1960万桶/日,据预测,到2020年将上升到2600万桶/日。石油生产则从1980年的每天1100万桶下降到2004年的770万桶,到2020年将会每天生产900万桶。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美国石油消费的65%要靠进口。原本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美国随着进口能源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的净进口国,这不但是因为消费比例的高涨,更因为本国的石油储量正在枯竭。

  一些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已开始成为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进口大国。另外,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类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国引发了交通运输和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浪潮。从全球层面来看,交通行业的增长占全球增长的60%,而发展中国家约占全球交通行业增长的50%。世界汽车产量正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汽车增长率是5%,中国是8%。由于交通运输和汽车使用是最大的能源用户,从而进一步大幅度扩张了石油消费。根据欧佩克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7700万桶/日增长到1.14亿桶/日。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内,石油需求将增长3800万桶/日,其中,发展中国家占70%(约2700万桶),在世界石油需求中的份额将从32%上升至46。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增加900万桶/日,日均消耗量达到1350万桶。另据有关专家预测,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也将达到高水平的4.3万亿立方米。

  由此可以看出,世界能源供应,特别是石油供应的需求压力正在与日俱增。在能源的生产供给不平衡和消费利用的不平衡的实际背景下,一旦世界局势不稳定,或者局部不稳定现象,又或者局部经济的深度波动,将造成能源供给和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是世界的能源危机。这方面的经验从发生多次的能源危机中已经很好的体现出来。世界能源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局部或者暂时的问题,是隐藏在经济发展背后时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和结构的差异让发展中国家在当前能源危机形势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2.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

  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由于能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导致我国能源运输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煤炭为例,煤炭运输在铁路货运量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1%~43%之间,煤炭平均运距近几年基本维持在550公里~555公里左右,2002年煤炭企业通过铁路运送煤炭8.2亿吨,扣除为鼓励煤炭出口的4条铁路免征的铁路建设基金外,煤炭企业年支付的铁路建设基金达140多亿元。

  3.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粗放式的能源利用给我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我国1000美元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甚至比印度还要高,我国8个主要高能耗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尤其是在汽车逐步进入中国家庭后,个人已成为油品消耗的新的生力军,数字显示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15%。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5.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天然气价格偏低,挫伤了天然气供应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国内天然气产量的提高;石油价格体系不合理,国内石油市场高度垄断的现状导致油价与

  国际接轨长得灵敏、降得迟钝,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迟缓造成了油价调整的矛盾;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整,煤电之争制约着电力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尤其是在近几年发生的电力供应紧张、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自然灾害侵袭等突发事件时就越发突显出我国在电力供应、煤炭生产和运输、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等方面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从我国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危机之间的矛盾,保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

  三、将节约能源提高到战略高度

  解决中国能源需求,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摆在首位。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仍然是构建中国能源发展的总方针。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发展节能型经济,通过立法鼓励和引导全民节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安全的长远之策。2005年5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包括:1.节约和替代石油2.区城热电联产3.余热余压利用4.理筑节能5.政府机构节能6.绿色照明7.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8.溜煤工业锅护(窑炉)改造9.电机系统节能10.能量系统节能通过实施上述十项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节约2.4亿吨标准煤。

  6月25日,在北京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今年将启动前七项节约和替代石油重点节能工程。

  所谓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益、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的。旨在建立一种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四、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及保障系统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2003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0%,但能源生产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2003年以来,中国持续发生的缺煤、缺电、缺油的能源“三荒”无疑给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敲响了警

  钟,中国的能源短缺已经把煤、电、油三种最基础能源拴在了一起,以一种能源为主的单一能源供应路线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能源需求。解决中国的能源需求只能是一种结构多元、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解决中国能源需求,既要立足国内能源供应,也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能源战略的思维上要有世界眼光,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对话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要坚持多元化的方针,坚持资源供应地、合作方式以及能源资源品种的多样化。按照互利互惠、共赢双赢的原则,加强与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的合作。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与美国进行能源政策对话,与俄罗斯等能源大国合作,这对缓解中国乃至世界能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内日益尖锐的能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清洁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大于供给,供求矛盾上升,石油成为中国清洁能源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日益严重不足的品种。

  在中国所有能源安全问题中,最为重要的是石油安全问题。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国内石油供应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时会受到西方跨国公司的挤压和政治势力的排挤;中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将使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凸现;缺乏健全完善的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没有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美、日等国在中国周边军事渗透构成威胁。由此可见,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

  中国应采取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的合作,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对策,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和预警体系,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

  参考文献:

  [1]张迎晖:《我国能源危机的应对政策》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能源危机论文怎么写 形势 危机 能源